《骆驼赋》教案
课题 1、骆驼赋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情感与价值 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方法 朗读——自读——讨论交流
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及课堂预测与对策
一、导入新课。
说起小猫、小狗,我们可能会滔滔不 调动知识储备,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绝,而“骆驼”,你又了解多少呢?请大家
谈一谈!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的思路。 自由朗读课文
提问: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整理一
下,给课文分一下层次。
点拨: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以依 先独立思考,再交换
[1] [2] [3] [4] [5] 下一页
想法。
据文中的时间标志来划分。
明确:(1)交代故事的来源 随教师的讲解整理课文的写作顺序。
(2—23)本文的主体部分
(24—27)表明文章主旨。
2、把握课文内容。
提问: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作者为我 浏览课文。
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及课堂预测与对策
要求: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 独立概括后和同桌交换一下,做到完整、简洁。
主要内容。
明确:这一部分写了一位已经到达宿营地
的驼工给奄奄一息[注: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的骆驼送水,最终在沙 与自己的概括做比较, 看是否符合要求。
漠中迷路而失去生命的故事。
三、初步理解作者的感情。
1、讨论:读完课文,你觉得作者要歌颂
的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浏览课文。
点拨:可以按照课文的思路,从文章的第
三部分入手。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意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抓住关键的句子来
理解。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抓住这样的语句:
(1)“为勘探和开发沙山而献身的烈士永
垂不朽!”
(2)“远方,范介民牵着骆驼向我走来。 理解句子的内涵。
31年了,他和那峰骆驼一直走向我的心
灵深处。”
2、小结:骆驼、驼工、石油工人之间的
联系。 知道作者的写作意
图。
文章歌颂了骆驼的顽强、驼工的执著
和珍爱生命、石油工人们的献身精神。
四、朗读课文。 用心朗读课文。
再次感受作者笔下的形象和蕴涵的感情。
课题 1、骆驼赋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以文本为依据分析文章的主旨。
情感与价值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指导点拨
重难点 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 学 过 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及课堂预测与对策
一、复习旧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跟着老师一起回
忆。
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分析文章的主
旨。
1、通过标题点明借物喻人的写法。
提问一:本文的标题是“骆驼赋”,而主 随教师的提问进入思考,在小组间
展开讨论。
人公却是驼工范介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
题呢?
提示:抓住骆驼因干渴倒下,又爬起的语
句;以及驼工见此状的行为、语言进行理 朗读句子,加强理
解。
解。
提问二:读了这些句子,我们能感受到骆
驼与驼工之间有哪些相似点呢?
明确:他们一样顽强、坚韧,为自己的职 学生自己归纳。
责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小结: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就要抓准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设计意图及课堂预测与对策
“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
三、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它们
的作用。
1、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试从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
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浏览课文,勾画重点
句子,并朗读揣摩。
师生交流后,小结——环境描写不仅烘托
了石油勘探队所面临的困境,而且促进了
故事情节的发展。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提问: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驼工的 浏览课文,勾画重点
句子,并朗读揣摩。
善良?
师生交流后,小结——从这些语言、动作
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驼工身为平凡小 明确环境描写与细
节描写的作用。
人物的崇高精神。。
四、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讨论:为了一只骆驼,范介民牺牲了自己 学生思考、讨论,做
到有见解,理由充
分。
的生命,这样做值不值得?
全班交流,引导:驼工与队长有着不同的
生命价值观,但他们都热爱生命,珍惜生 树立正确的生命价
值观。
命。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