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的美感》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选自课文的部分,完成1—4题。
可是,于月光的色和夜的世界之外,还有所谓联想的第三个要素。因有此要素,月夜的美感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到。
夜的世界和月光的色相,其在人心中所引起的感情,于内容虽为沉思悲哀,但其形式是无定的。换言之,就是关于所沉思所悲哀的对境,并无何等明确的意识,只是无端地沉思,无端地悲哀,好像山野都被月色涂抹的样子,觉得我们的心中也弥漫着悲哀的音调了。如果人心中有快活和沉郁的两面,那沉郁的一面就和这悲哀的音调共鸣了,给与微悲深哀及其他类似的诸情以开发的机会,由是赋授一种难以名状的安静和慰藉于吾人的精神中,所谓“对月百愁生”就是咏歌这般的心情的。由这样而生的感情,其初虽无定,但因开发所至,结局非得一个具象的形式不止,给与这无定的感情以具象的形式的,就是联想。
联想也有不同的种类,因了观者的性格阅历境遇,原不一样。常人一般所能在心头浮出的,大概是自然和人生的对比。斯世所不易有的月光的清幽,苍茫的天空的值得神往的美和无限,山川的依稀而静默,平和的面影,悠悠的标号,那一种不是和现世的好对比?一与无始无终的自然的美的大观相接触,就会觉得得人生的事业是怎样的贫弱;名利,得失,成败,生死,觉得用了叶末之露似的五十年的短生命,在烟火巷中耀眼悲喜,实是滑稽的事了。这是月夜的感慨中的最普通的见解,在吾人的道德的感情上,也有最大的影响的。
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以外,其次最易有的联想,就是过去的追忆和远人的怀慕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不是谁都知道的张若虚的诗句吗?于咏叹天地悠久人生须臾之中,杂着过去的追忆,觉有悠远的感慨。卫万在《吴宫怨》诗中道——
勾践城中非旧春,姑苏台下起黄尘。
唯今只有西江月,曾服吴王宫里人。
亦然。至于李太白的有名的《把酒问天》诗,可谓最痛切地来把这感慨表现了: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我所观的和昔人所观的是同一的月,这意识不但使过去的观念确实,有增加同情的力,并且对于月自身,也觉得到亲近无他的感情。因有月的媒介,吾人可有感得古人心情的怀想。古有“国破山河在”的话,但较之天上永久不变的明月,觉得山河尚有变迁为沧海之嫌了。下瞰人生古今的盛衰而自己却不感丝毫隆替的月,其为追忆过去的有力的媒介,是极自然的事。因月而怀慕远人的情,也和此有同一的起源。张若虚的诗里: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多感的喻伊纳关于星也歌着同一的感情:
美丽闪烁黄金样的星啊!请远告我的恋人:
[1] [2] 下一页
说我永久不变,虽对于你有着烦恼。
过去的追忆,远人的思慕,这大概是一般人们所都有的月夜的联想吧。这联想和精神全体沉郁的背景相应,有使月夜的感慨加深之力,各种的咏叹,因了这联想的丝,给与吾人以一种幽邈的安慰。不用说,因了观者的经验性癖,也有可以引起其他特殊的联想的。
1.由节选的第一段文字来看,构成月夜的美感的因素主要有哪几种?(6分)
答:
2.夜的世界和月光的色相,在人的心中引起的感情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答:
3.引起月夜的美感的联想具有哪些种类?(6分)
答:
4.节选部分大体可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大意是什么?(6分)
答:
1.月色,夜的世界,联想。 点拨:要注意“于……和……之外”以及“还有”这几个关联词,“和”表示并列,“还有”还包括,因此可以判断是三个要素。
2.内容上,是沉思悲哀:形式上,是无定。 点拨:“虽”和“但”的运用,只是为了强调后者,但是两者都是夜的世界和月光的色相在人心中引起的感情的特点,只是从两个方面说而已。
3.第一种:常人一般所能在心头浮出的自然和人生的对比。第二种:过去的追忆和远人的怀慕。 点拨:注意层次之间的过渡句“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以外,其次最易有的联想,就是过去的追忆和远人的怀慕了”。
4.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指出联想可以引起月夜的美感。第二层:说明联想是怎样一起人们月夜的美感的。第三层:联想的两个种类。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