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导学案二
编制人:肖树菊 审核人:胡昕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复习诵读《沁园春》《离骚》《逍遥游》《唐诗三首》;
2.熟练默写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句段。一定做到正确无误。
3.把握诗词意象,理解诗人内心情感,解读诗词。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2、3
复习方法:诵读法,知人论世[注: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品析法
知识衔接:
意象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诗人表情达意所依托的客观物像,即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意象也就是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例如:(1)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2)《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分属植物和动物,但组合在词中,成为三个叠加意象,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一个具有落寞、寂寥、怀乡等复杂情感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注: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3)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4)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5)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注: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注: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注: 身价:指社会地位。指名誉地位一下子大提高。]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部分诗词意象:
梅花——傲霜斗雪[注: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注: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之一。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注: 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的高尚情操。
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注: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相联系)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注: 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学法指导:
找出诗词中的形象;辨析诗词形象中的意象;把握诗词意象中的“意”;知人论世回读文本;根据问题解读文本。
《逍遥游》中,“其”的用法颇具代表性: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其"是什么用法?它的其他用法还有哪些?
"其"是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它的其他用法还有:
① 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② 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③ 难道(其真无马邪)
④ 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⑤ 还是(吾其还也)
《逍遥游》中, 宾语前置句:
!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的
2之二虫又何知。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彼且恶乎待哉?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他们还将凭借什么呢?)
3补充宾语前置句的第三种情况:由 “之”、“是”、“焉”帮助构成的前置。惟令是听;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由,恐怕要批评你了吧)
《离骚》中,定语后置很有代表性: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
(《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2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中心语(童女)+定语(年十二三)+者
3赍钱三百万 中心语(钱)+定语(三百万)
复习检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层级检测题a:
1.下列句中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 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 ,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
2.对句中加黑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
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 诟(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
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译文:
③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译文: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抟(tuán)扶摇 尘埃(ái) 背(bēi)负青天 舂(chōng)粮
b.夭阏(yāoyù) 晦朔(shuò) 万仞(rèn) 蟪蛄(huìgū)
c.背(bèi)若泰山 泠(líng)然 沮(jǔ)丧 狙(jū)击
d.翱翔(àoxiáng)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坳(āo)堂 斥鷃(yàn) 榆枋(yùfāng)
层级检测题b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 《齐谐》者,志怪者也:
3、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 腹犹果然:
5、 众人匹之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3.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息:叹息。 謇:ji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n 谇:suì,进谏
b.谣诼:zhú,造谣诽谤。 忳:t ún,郁闷。 侘傺:chà jì
c.溘死:突然死亡。溘kè 鸷:凶猛的鸟。
d.兰皋:gāo,有兰草的水边。
层级检测题c: 名句填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
4.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余情其信芳。
5.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
6.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
8.曾记否,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____________?
9.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高考瞭望》相应练习
学习反思:
作业布置:
1.复习诵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有一个梦想》和课外自渎文本:
2.把握基础知识,学习品味鉴赏现当代文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