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
一、导语
v 世界上的语言从表示形式上可分为三类.同学们日常接触的语言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英语,有的同学可能还接触一点日语、韩语,正是我们接触到的语言代表了这三类语言类型.英语属于表音文字,日语、韩语属于半表音、半表意文字.汉语属于表意文字,而且是世界上唯一完全表意的文字,日语、韩语半表意,也是受汉语的影响.
二、 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谐音与文学艺术
1、汉语中因为谐音存在,使表达更加有趣,更臻完美的例子很多。
什么叫做谐音?
v 释义: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现象。
v 举例说明: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实解: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长涨,长涨长消。
2、课文中举例总结、归纳
v (1) 刘禹锡《竹枝词》
v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v (2) 梁武帝《子夜歌》
v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几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
v 此“晴”亦彼“情”,此“棋”亦彼“期”,一语双关。
3、中国文学中随处可见谐音的影子
[1] [2] [3] [4] [5] [6] 下一页
v (1) 提示:吉利话儿 鸡—吉 鹿—禄 鱼—余
v 情感 莲—怜 丝—思
v (2) 举例:《红楼梦》 元迎探惜—元应叹息
v 甄士隐—真事隐
v 甄英莲—真应怜
v 贾雨村—假语存
v 谜语:不胜将军弃甲逃 败酱(一种中药)
v 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v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檐儿(搭不上言)
v 广告:饮以为荣(饮料)
v 默默无蚊(蚊香)
v 咳不容缓(止咳药)
v 谐音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亟待规范。
4、相关练习
v 1猜谜语:田园沃土好长葱。(打一科举名称 状元)
v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荔枝)
v 2 找出相关谐音: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李商隐)
v 柳丝长玉骢难系。(《长亭送别》王实甫)
v 3 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v 不吃桑叶的老蚕—尽是丝(私)
v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十(食)
v 猪八戒的脊梁—无(悟)能之背(辈)
三、汉语诗文中的对句艺术——汉语表达的对称美
中学语文在线()
1、对称美的定义: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句的定义:把语素配置起来,构成音节数目相同,声调高低和谐,形成整齐对称的句组,以表达密切相关的意思.
2、课本中出现的对句举例
v (1) 孔子《论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v (2)《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v (3)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v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v (4)《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v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v (5)王之涣《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3、中国文学中到处可见对句的影子
v (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v 杜甫《登高》
v (2)无可奈何花落去[注: 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似曾相识[注: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燕归来。
v 晏殊《蝶恋花》
v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v 谢灵运《登池上楼》
v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v 白居易《长恨歌》
4、对称美在对联中的体现
v (1)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v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v (2) 二三四五 横批 南北
v 六七八九(寓意自己缺(一)少食(十),十分贫穷)
5、对称美在成语中的体现
v 一暴十寒:比喻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
v 恒心.
v 披星戴月[注: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形容早出晚归[注: 早晨出动,晚上归来。],辛勤劳动,或昼
v 夜赶路,旅途劳顿。
v 朝秦暮楚[注: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一时给秦国服务,一时又给楚国
v 服务,比喻人反复无常[注: 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6、相关练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v 珠联(璧)合 (青)山绿水
v 口(是)心非 山(清)水秀
v 高(瞻)远瞩 攻城(略)地
v 竭泽而(渔) (源)远流长
v 繁文(缛)节
四、“须眉”与“裙钗”-汉语别称词的文化义
了解别称对诗文的阅读很有帮助。
1、课文内容梳理()
v (1) 引《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有无可如何之日也。”说明“须眉”实指男子,“裙钗”实指女子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别称的来历和某种修辞,即借代有关.
v (2) 汉语中年龄的别称.
v (3) 文人的别称.
v (4) 小偷别称梁上君子[注: 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的来源.
2、别称举例
v (1)黄发垂髫[注: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v (2)绘画的别称:丹青.
v (3)女子的其他别称:
v 红袖:“今夜还先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应烦红袖扶.”
v 白居易《对酒吟》
v 粉黛:“回眸一笑[注: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v 白居易《长恨歌》
v 另有:红裙、红粉、蛾眉、红颜、巾帼等.
v (4)太阳的别称:金乌(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
v (5)月亮的别称:玉兔、玉盘、玉轮、玉蟾、冰鉴、冰镜等.
五、拓展练习
1 、对出下联:祖冲之(孙行者)
2 、运用中国文化常识给某品牌钢笔拟一则有特色的广告.
3 、古代汉语文化知识整理。
六、小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注: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粮,只要有心,就可以巧妙地运用帮助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