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细节描写才能写出好文章
作者:姚冬芬 文章来源:江苏梁丰高级中学
巴尔扎克 说:“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成功的细节背后,是作者体物入微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是一种思想、情感的深厚积淀,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技巧 。如果说思想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那么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 则可以说是记叙文血肉丰满、立体可感的关键了。
1.细节描写有细微才有血肉。
细节,犹如人体之血肉,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那么细节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送来枫叶蝶。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语言等,只要细细咂摸都有丰富的意蕴存在。
在唐代诗人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诗中,“密密缝”三个字抓住了一个细微的动作,让人想到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专注地穿针引线[注: 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针脚那么细密、结实,仿佛把对儿子的祝福和担忧都融入到了一针一线[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之中。笃深 的母爱,就是通过“密密缝”这个细微的动作具体生动地传达出来的。
一名学生在《又是丝瓜花开时》一文中写道:“一场风雨过后,丝瓜花洒落一地,但不久的几天里,就露出了毛茸茸的小脑袋。而奶奶呢?却再也直不起她的腰,甚至走路也有困难了。今年丝瓜依旧长满架,终不见那采摘的人影了,那孤零零的丝瓜只能挂在枝头,等待着衰老、死去。一日下楼,突然又发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是奶奶!我忙跑过去,说道:‘奶奶,你力气大嘞!还来采丝瓜,估计病就要好了!’奶奶一手拿着三四根丝瓜,一手还在够枝上的另一条,笑道:‘病是怎么得好,只是怕丝瓜长老了,不好吃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只觉得有股心酸的感觉在心口窜动。我跑去帮她摘了那条丝瓜,搀她回去躺下。”这名学生正是抓住了“奶奶”语言、动作的细微之处,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才使得作者对奶奶的这种情感变得真实而细腻。
由此可见,细节描写要做到“细微”,一是取材要小而具体;二是描写要细致入微,有时可调动多种感官。
2.细节描写有生活才有共鸣。
细节从哪里来?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绍兴街头,咸亨酒店,
一名学生在《又是稻花花开时 》一文中写道:“眼前的星和月还没散去,可奶奶房间里的灯却亮了,也不知道在我发现前已亮了多久,在这种黑暗中,月光是白的,可那黄色的灯光是多么独特,它温暖且明亮,预示着农民又一个耕作日的开始。……一台台收割机隆隆地在田间工作,金色稻田中吵闹了起来,在欢声笑语中一袋袋鼓鼓的稻谷在农民肩上跟着他们回了家。我曾有心提过一袋稻谷,却发现只运了十米就累得不行,那么,奶奶是怎样一袋袋弄回去的啊!”这位小作者很好地捕捉了生活中所发现的细节,通过房间那一盏亮着的灯和那一袋稻谷的细节,成功地塑造了奶奶起早摸黑、吃苦耐劳、为家庭默默贡献的感人形象。
用有情的眼光去打量世界,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投入生活,你的文字、你的细节描写才能浓缩、提炼生活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源于生活、发乎真情的文字才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明代散文家 归有光 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表情达意,既再现情景,又饱含深情,不言景景 自出,不言情情浓于中,不唤人人自现于眼前。在《项脊轩志》里,我们看到了尘沙渗漉的百年老屋、书香弥漫的浩繁卷帙、小鸟时来啄食的台阶以及那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听到了作者早年那琅琅的读书声和历经变迁后不能自已[注: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的长号声,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苦读于项脊轩的抱负、皓首穷经[注: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而又功名多年未就的遗憾和亲人悄然离世的伤感等复杂的情感。这里的细节浓缩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等丰富的内容。正因如此,万千读者每读此文,情不能已。
3.细节描写有修辞才显生动。
运用修辞手法,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像牛毛,像花针,像雨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修辞的运用很细微地写出了雨丝的细密这一特点。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写崔莺莺送张生的心情:“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注: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减了玉肌:此恨谁知?”作者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莺莺内心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无奈、怨恨、伤感等复杂的心情。
一名学生在《又是桃花花开时》一文中写道:“我出生在北方的城市里,在那里刻下了我幼年的六载春秋。当江南的细雨打在身上时,我不断地咒骂着这潮湿的空气,离开了父母的背影,我像一支断了链的锚,向那冰冷无助的海底深处沉落。从那一刻起,我便坚定地认为来自异乡的我不属于这里,这里不是我的家。当那双褪了红漆的木筷,往我碗里夹着各种我不爱吃的东西时,我固执地认为这儿不是我的家。当那张唠叨的嘴,通过那透着寒风的窗不分巨细地讲着一些无所谓东西的时候,我曾固执地认为,这儿不是我的家。”通过比喻、排比交融的细节描写,作者把自己一开始对南方这个老家的隔膜、生分的情感,不断地叠加、渲染、蓄势,为后文作者情感的转变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虽说细节的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源于真情实感,但是恰当的修辞手法等描写技巧的运用,能把你的观察和感悟有效而艺术地传递出来,能使文学语言更富形象性,情感也更浓烈,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美感。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比喻的运用很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大陆母亲的思念深情。“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等句子,充满了汉语美丽,不仅染人以目,感人于心,而且还易诵之于口,悦之于耳。这就是修辞的好处。修辞方法不仅本身有一定的表达作用,而且往往能给细节描写语言附上形象性和抒情性。
4.细节描写有主题才有意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如果只为写景而写景,为写物而写物,那就毫无意义。“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诗句,不是景物的简单罗列,而是借此景写出了孤独游子的思乡之情。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的片头,是一根羽毛飘落的细节设计。这根羽毛从空中飘落,因为风向的变化、障碍物的存在,使它的坠落地点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其实是在寓言性地说明人物命运的变化无常[注: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类将哲学思考蕴涵其中的细节设计,是现代人对于人、对于人的命运、对于自然、对于宇宙的一种深层思考。
因此,细节描写必须是围绕主题而进行的一种匠心独具的写作行为,细节描写不仅仅需要细致入微的语言表达功力,更需要通过细节的设计来负载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本身、对自然宇宙的哲学思考。这样的细节描写才有深度,才有意义。“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钱理群语)我们品鉴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探究记叙文中如何成功地写好细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开启心智,丰富情感,进而能准确生动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江苏梁丰高级中学 姚冬芬)
(http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