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一班 语文教师 冯传振 时间:二零一零年四月
学习目标:一、掌握欧阳修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二、正确诵读,由声入情,由声达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三、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其意义及用法。
四、理解、学习作者“与民同乐[注: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的思想和身处逆境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五、感受文章意境美。
学习重点:三、四、五 难点:二、四、五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 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通过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散文,我们了解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北宋另外一位、和范仲淹一样具有“古仁人之心”的文学家。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修,神游《醉翁亭记》。
二、 谈一谈
要求:师生介绍欧阳修。
三、 读一读 (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通过正确诵读,培养语感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诵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音并熟读下列词语:
滁( )州 壑( ) 琅( )琊( ) 暝( )
霏( ) 伛( )偻( ) 野蔌( ) 弈( ) 阴翳( )
觥( )筹( )交错 颓( )然
2、 找出并熟读文中整句、对偶句,读出节奏美、音乐美。
3、 文中21个“也”字,起到舒缓语气、表达感情的作用,朗读时品味。
4、 本文全篇写“乐”,营造了一种欢乐气氛,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注: 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的心情;但在文章深处,也蕴藏着作者因遭贬官而造成的郁闷之情。朗读时要读得深沉、舒缓、充满感情。
多媒体范读——自读
四、 说一说 (小组合作、提问学生、教师点拨、)
(一) 解释重点词语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名之者谁?
5、醉翁之意不在酒[注: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故自号曰“醉翁”也
8、云归而岩穴暝
9、佳木秀而繁阴,
10、伛偻提携
11、临溪而渔
12、宴酣之乐
13、非丝非竹
1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注: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坐起而喧哗者。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基础上,参照课下注释和《文言文全解》疏通文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想一想 (组内合作讨论)
1、第一段,作者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醉翁亭的?
2、第二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琅琊山景色的?
3、本文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写了哪几种“乐”?“太守之乐”与众人之乐有何不同?表现作者什么思想?联系文章说一说。
六、 写一写
这一篇散文在词语运用、句式、材料安排、表现手法、主题等各方面都堪称典范。请同学们抓住其中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在本子上,然后展示给大家。
合作交流
课堂练习
一、文常 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
二、解释下列词语。(10分)
1、 林壑尤美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名之者谁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云归而岩穴暝
6、佳木秀而繁阴
7、负者歌于途
8、杂然而前陈者
9、宴酣之乐
10、太守谓谁
三、翻译语句。(12分)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山肴野蔌[注: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6.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7.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四、按原文填空。(8分)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若夫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五、填空题。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从结尾处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写“ ”字,“ ”字只是表象。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
5、当我们说某人做一件事,其真实目的并不在此的时候,常化用《醉翁亭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___ ____”
6、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的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7、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
8、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形容众宾客饮酒的欢乐场面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
9、美国大唱所谓的“人权”,其实是 ,目的在于干涉他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填写)
10、《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体散文,虽题为“醉翁亭记”,但用于正面描写醉翁亭的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是“_______ ___________”。
七、解释下列画线词。
1、临溪而渔(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
3、泉香而酒洌(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朝而往,暮而归( )而不知人之乐( )
4、而乐亦无穷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
5.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_________”字,从结尾处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写“__________”字,“__________”字只是表象。
学习反馈:背诵描写朝暮和四时之景的句子: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布置作业:1作互动。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