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城》教案
【教学目标】①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它对西安人影响
②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③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内涵。
④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流露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
【教学重点】①概括提炼西安城的特点和西安人的特征以及具体表现。
②分析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西安人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西安人影响。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一直仰慕一座城市,它曾是十三朝古都,它见证过汉唐盛世的辉煌,它目睹过国破城芜的悲凉;它曾有过商贾云集、宫阙万幢的盛况,也有过荆棘成林、户不满百的颓废。大家知道这是哪一座城市吗?它是西安。今年夏天,我走进了这座城市,走进了这座令无数人瞩目,无数人向往的城市,在关中这片苍茫的黄土地上,我听到了粗犷豪爽的秦腔,我见到了朴实而厚道的关中人民,我攀上了写满历史风霜的古城墙。我终于走进了西安。
而今天我将借助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带领大家也走进西安。(板书)
二、简单介绍西安悠久的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唐朝以后多次更易名称,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现在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
在进入课文分析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这13个王朝分别是哪些王朝?
周、秦、西汉、东汉(末年)、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三、感知课文。阅读课文1—3节,了解作者对西安城的感情以及具体的表现。
1、这座养育了千千万万[注: 形容为数极多。]关中汉子的古城,也养育了一位客居于此的外乡文人——贾平凹,他在文章的第一话说:“我住在西安城里已经是20年了”,那么客居于此20年的作者西安城有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
2、概括作者爱西安城的表现。
明确: 过去:20年前我还在陕南的乡下,就梦见了西安城的一棵树。
现在:①哪一块砖是我吧,或者我是蟋蟀的一只。
②谢绝了优越异常的生活待遇。
将来:我生不在此,死必定在此,当百年之后[注: 死的讳称。]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高高的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的上空的。
小结:可见作者对西安的爱已经深入到了灵魂,融入到了生命。
四、概括提炼西安城及西安人的特征,分析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西安人影响。
(一) 西安人的特点
1、一个客居于此的文人尚且如此深深地被西安感染着,而那些道道地地的西安人又是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朗读第四节的后半部分
2、指导学生要从西安人言行去提炼概括西安人的特点。
(提问)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有什么特征?(讨论)
明确:质朴大方、悲喜分明、少以言辞,多以行动、喜欢沉默、善于思考、崇拜的是智慧、鄙夷的油滑、有整体的雄浑,无琐碎甜腻。
(提问)民谣“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调一碗黏面喜气洋洋[注: 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没有辣子嘟嘟囔囔。(齐声朗读)” 从这首民谣你能看出西安人有什么特征?
明确:粗犷豪放、知足、直爽
(提问) 从“关心国事,放眼全球”,“‘杞人忧天[注: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从来不是讥笑他们的名词”,你能看出西安人有什么特征?
明确:与时俱进、居安思危[注: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具有忧患意识)
(二) 西安城
[1] [2] 下一页
的特点。
1、一个具有如此魅力的城市,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
明确:整个西安城,充满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
将这个特点分为两个部分,既 “旧文物”和“新的象征”再进行讨论。
2、(提问)这个“旧文物”有什么魅力?
明确:气派不倒到,风范犹存。(最具古城魅力)
3、(提问)这种“气派不到,风范犹存”是通过哪些事物透露出来的呢?(讨论)
明确:古建筑群:城墙、大街小巷[注: 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四合院
文化:最古老的艺术(秦腔、皮影、木偶)、习俗、土语、室内摆设、服饰。
4、(提问)“整个西安城,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这里所说的“新”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明确:①西安的科技人才云集,产生了众多的全球也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②关心国事,放眼全球。
(三)分析西安人的特点的原因。
1、(提问)为什么西安人会有这种特征?
明确:这是古都赋予的秉性。(历史文化底蕴的熏染)
2、(提问)文中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这是古都赋予的秉性”?(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明确:①它的城墙赫然完整,独身站定在护城河的吊桥板上,羊倌那城楼、角楼、女墙垛口,再怯弱的人也要豪情长啸了。
②大街小巷方正对称,排列有序的四合院和四合院砖雕门楼下已经黝黑如铁的花石门墩,让你可以立即坠入古昔里高头大马驾驶了木质的大车喤喤喤开过来的境界里去。
④……你突然感到历史并不遥远,以致眼前飞过一支并不卫生的苍蝇,也忍不住怀疑着苍蝇的身上有着汉时的模样或是有唐时的标记。
⑤……演和看都宣泄的是一种自豪,生命里涌动的是一种历史的追忆,所以你也便明白了街头饭馆里的餐具,碗是那么粗的瓷,大得称之为海碗。
3、(提问)整个第四节写出了西安城古老的文化对西安人的影响,那对于客居西安的作者来说,西安城对他有什么影响?
明确:一切都在于历史对话,调整我的时空所在,圆满我的生命状态。
五、拓展:
看来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啊,同样是武汉的炎热养育了率直、急性子的武汉人,江南的小桥流水孕育了苏杭的吴侬软语。
附:板书设计
我爱
西安城 西安人
过去:一棵树 质朴大方、善于思考、
现在:一只蟋蟀 粗犷豪放、知足直爽
将来:一朵云 与时俱进、居安思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