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学习重点:掌握诗歌内容,进入诗歌意境
学习难点: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记忆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展示 点拨指导 反思巩固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知识链接:(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注: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注: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二、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滟滟 皆似霰 绕芳甸 汀上 皎皎 扁舟子 捣衣砧 碣石 潇湘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滟滟: 霰: 穷已: 但见: 扁舟:
青枫浦上不胜愁 不知乘月几人归 逐月华: 摇情:
可怜 楼上月徘徊 水成文
3、熟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 、 、 、 、 )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 ),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 )。
(二)合作探究
1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首写景诗?其感情基调是积极还是消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赏析诗歌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注: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3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注: 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本段引发出怎样的人生哲理问题?
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 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注: 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苍天不老,然生命短暂,作者似乎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触,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当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自慰。
4鉴赏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请自由赏析“思妇怀远”片段。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注: 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5、你喜欢哪一句,结合自己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小结:
本诗融情景理为一体:先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 再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 最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三、反思总结,背诵巩固
四、巩固练习
默写:
1、江流宛转绕芳甸,(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 [2] 下一页
2、人生代代无穷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斜月沈沈藏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此时相望不相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星垂平野阔,( 0。(杜甫《旅夜书怀》)
7、(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天姥连天向天横,( 0。(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世间行乐亦如此,(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歌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0、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4分)
答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注: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注: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六、预习指导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