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意义、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规律并加以运用。
2、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解读陶渊明诗人的形象。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意境。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作者及文体介绍
本文选自 ,陶渊明,又名 ,字 ,私谥 , 人,自称 ,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因此有“ ”的典故。
本文的文体是 ,具有如下特点:两句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多为六字句,每句读三拍,音韵和谐,具有节奏美。“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二、 基础知识
1、 给加点字注音
轻飏 载欣载奔 壶觞 岫 棹孤舟 窈窕 东皋 自给 自酌 矫首
2、一词多义:
行 (1)感吾生之行休
(2)三人行,必有我师
(3)李白乘舟将欲行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余嘉其能行古道
引 (1)不宜妄自菲薄[注: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引喻失义
(2)将军夜引弓
(3)引壶觞以自酌
策 (1)策之不以其道 (2)策扶老以流憩
乘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聊乘化以归尽
(3)李白乘舟将欲行
3、词类活用:
(1) 眄庭柯以怡言
(2) 园日涉以成趣
(3) 时矫首而遐观
(4) 悦亲戚之情话
(5) 或棹孤舟
4、虚词:
虽(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门虽设而常关
以(1)家叔以余贫苦
(2)舟遥遥以轻飏
(3)眄庭柯以怡颜
之(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句读之不知 (4)作《师说》以贻之
5、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
将有事于西畴
既窈窕以寻壑
6、特殊句式:
遂见用为小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之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夫驾言兮焉求
三、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本文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和叙事思路来叙写的? 可分哪几个部分?
[1] [2] 下一页
二、 研习文章,逐段诵读,感悟思考
1、 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注: 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
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
的情怀?
2、读悟第2段
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到家后衣食住行[注: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的闲适从
何看出? 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3、读悟第3段
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
4、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这一段中又有何表现?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三、 补充材料
本文涉及到的几个典故:
1、会有四方之事: 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论语·子路》:“使于四方。”这里指陶渊明为建威参军时,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这件事。
2、眷然有归欤之情:“归与”,回去吧!语本《论语·公冶长》。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挽救,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乃瞻衡宇: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
5、三径就荒: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
6、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
7、复驾言兮焉求:驾言,指出游,《诗经》:“驾言出游”。驾,驾车。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