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同兴中学七年级语文学案
编制时间09年 月 日审核人 上课时间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李振仁
课型
自主交流
课时
2
课题
论语八则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走入《论语》,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学生自悟、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提高学 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重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并准确理解把握选文含义。
2、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学 习 流 程
备 注
【走进文本】
一、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论语 愠 默而识之 不悱不发 一隅 罔 殆
2、孔子和《论语》:
孔子
论语
3、找出文中出现的成语:
二、诵读并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2)、教师范读,学生集中精力听读。
(3)、自由诵读。
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②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4)、全体学生齐读课文。
三、质疑交流:
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自学并互相讨论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可加以点拨、提炼、补充。
【感悟文本】
一、小组互动交流:
1、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
2、 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二、自由背诵课文
【拓展应用】
1、摘出出自《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2、 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注: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八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归文本】
这节课我学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方法,
_的人生态度。
超级链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教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经验。注意“因材施教[注: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主张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