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狼的智慧》教案
新民中学 姚平萍
教学内容:
阅读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及参考资料,比较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的差异和人们对狼的不同情感态度,比较文学作品和科学资料中所表现的狼的不同之处,更全面更科学的掌握有关狼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初步感知狼,加强形象认识。阅读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狼形象。浏览科普文章,了解狼的习性及其生态地位。
2.思索辩论探讨,深入研究有关狼的相关知识,从而正确辨证的认识狼,进而学会一分为二[注: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的看待和处理问题。体会狼作为动物所具有的人性的一面,全面认识狼的兽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间竞赛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情境设置,交流引入
(课前欣赏有声动画《北方的狼》)
1、在配乐声中欣赏一组有关狼的图片,初步感知狼的形象。
2、课件展示:两幅外表形象对比反差极大的狼的图片。提问:观察下列两幅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由对狼的表象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刻画狼,形容狼。适时导入新课。
二、借助文本,讨论探究
1、结合课前对《母狼的智慧》一文的预习,开展讨论:
问题:组内协商预习《母狼的智慧》一文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疑难,请其它小组的同学帮助解答;或提出小组认可的有价值的问题考一考其他小组?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有思辩性和有价值?
小组讨论,自主设计问题,小组开展竞赛,生生交流,老师适时引导,评
价和鼓励。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认识问题。
2、将《狼》和《母狼的智慧》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对比讨论:
问题:就《狼》和《母狼的智慧》两文对比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疑难,请其它小组的同学帮助解答;或提出小组认可的有价值的问题考一考其他小组?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有思辩性和有价值?
小结:作者由于写作目的和主观感受不同,作品中的动物往往被作者赋予一定的立场和情感态度,导致了写作的侧重点不同,蒲松龄的狼着重刻画了狼的兽性——贪婪、狡猾,甚至愚蠢,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着重描绘了狼具有的人性的一面——聪明、机智,具有母爱。
3、阅读参考资料并思考:
(1)结合自己阅读过的科普作品和一些资料,尝试推测科学家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狼这样的野兽?
(2)阅读课本185页参考资料一,思考:在科学家笔下所写的文章中反应了有关狼的哪些问题?科学资料中介绍的狼与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狼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教师引导:材料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狼的有关知识,可以让同学们阅读后归纳出狼的一些特点,也可以结合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狼。这一问题可由同学们自由探讨,教师再作相关的引导:文学作品中的狼被赋予了人们许多主观的情感因素,往往具有一些人的特征,而科学资料中的狼是从科学的角度客观真实准确地表现狼的特征与作用。
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章、讨论辨析,对狼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文学作品中的狼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如狼的狡黠、聪明、凶残;而科学家则能比较客观平实的态度来评价狼。
5、阅读新闻,结合自己的认识发表观点:
学校实施“狼”的教育,狼雕变为少年偶像
——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不要学做一只狼?
6、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对“狼”这一话题的探讨,告诉同学们要辩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同时,我相信,在课前查阅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些同学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探究、去思索、去发现、去收获!
三、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从各种参考书和网络上进一步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狼的小论文。课本182页给出了五道参考题,任选一道,也可以自拟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