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范朗读全文(亦可指定学生示范朗读),朗读前先向学生说明本文分“盼春”、“画春”、“赞春”三个部分,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如何分段。读完后即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先弄清楚三部分的结构。
2.第二部分“画春”,观察细致,描写具体,且有虚有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师可示范分析“春草”、“春花”两段,而后让学生分析“春风”、“春雨”两段,并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3.请学生找出课文中所有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句式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不用比喻、拟人的句式,将是怎样的一个句子)。除了课文后的练习外,还可以做这样一个练习:仿照课文最后的三个比喻句(即:春天象……),另造三个句子。即“夏天象……”,“秋天象………”,“冬天象……”。一方面巩固比喻句的修辞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4.口头作文:①我为什么爱读《春》(要求有具体的内容)。②校园的早晨。
教学要善于独辟蹊径[注: 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在教《春》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打破了自己平时的教学模式。
“读书要知出入法。所谓‘入’,就是理解作品,所谓‘出’就是不为书的内容所囿。毛泽东同志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爱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评,故此文章常有真知灼见[注: 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
“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觉得‘万紫千红总是春’点出了春天到来以后的姹紫嫣红[注: 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百花争艳,繁花似锦[注: 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春意盎然[注: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的景观。”
“老师,我觉得用杜甫的《春夜喜雨》来点评春雨可谓是浑然一体[注: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首先‘好雨’两字写出了‘春雨贵如油’的这一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润’字可见春雨是‘雨精灵’,给大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的‘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写出了春雨濛濛的意境。”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繁花似锦,各种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注: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翩翩起舞[注: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自在娇莺恰恰啼’写出了春天的鸟语花香[注: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用古代诗词评注《春》这篇文章,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一种特有的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