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乐趣》同步练习
艾萨克阿西莫夫
那天晚上,玛吉曾在她的日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公元2155 年5月17日那一页她写道:“今天汤姆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这是一本年代久远的旧书玛吉的祖父有一次说过,在他小时候,他的祖父告诉他,从前所有的书都印在纸上
玛吉和汤 姆一页页地翻着,这本书 又黄又皱,更有趣的是书上的字静止不动,不象屏幕上的字是动的然后,他们又往回翻,这些字丝毫不差地跟他们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一模一样[注: 样子完全相同。]
“天哪!多么浪费!”汤姆叫起来,“那时的人一定是看完一本书就把它丢开而 我们的电视屏幕上有上百万册的书,甚至更多,我绝不会丢弃它的”
“我也是”玛吉说 她十一岁 ,没有汤姆看的传真书多因为汤姆已经十三岁了
“你在哪儿发现这本书的?”玛吉问
“在我房子里,”汤姆正忙着看书,看也不看地随手一指,“在阁楼上”
“里面讲的是什么?”
“学校”
玛吉显出不耐烦的样子“学校?写它干嘛?我恨透了它”玛吉一贯对学校不满,眼下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恨它呆板无情的教学机把地理考了又考,而她错了又错,直到妈妈遗憾失望地摇着头,把检修员找来
检修员是个满脸通红的矮胖男人,背着一个里面装满刻度盘和电线的工具箱他笑着给了玛吉一个苹果,随后把她的“老师”拆开了玛吉真希望他安装不上,可是他一点儿也不糊涂约一个小时后,那台能显现各种各样课程,能提出种种问题的、又黑又大又丑恶的机器恢复如初了这还不是 最糟糕的她顶恨的是那个机槽,她不得不把作业和试卷放进去,而且必须用规定的符号填写从六岁起她就这么干了,机器一转眼的功夫就能算出她的得分
干完活检修员笑着拍拍她的脑袋,对她妈妈说:“琼斯太太,不是这个小姑娘的过错,我想地理那部分机器运转得太快了点,这种事有时也会发生的我已经把它放慢到适合十岁儿童的水平上实际上,她的进步已令人满意”他又拍了拍玛吉的头
玛吉大失所望[注: 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她一直 盼望检修员把她的“老师”一起带走有一次,汤姆那台历史课程部分不显像,他们就把汤姆的“老师”拿走了差不多一个月
她问汤姆,“为什么有人要写学校?”
汤姆露出傲慢的神情看着她:“因为那不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傻瓜那是一种很久很久以前的老式学校”他又故弄玄虚[注: 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地小声而神秘地补充说,“几百年前的”
玛吉满心不快:“得啦,得啦,我不知道那么多年前的学校是什么样不管怎么说,他们少不了个老师”
“当然啦,不过不是机器老师,而是一个人”
“一个人?一个人怎么能当老师呢?”
“噢,他就是给学生们讲讲课,留些作业,然后提点问题”
“一个人可没那么聪明”
“不见得,我爸爸就和老师知道的一样多”
“不可能一个人不可能和老师知道的一样多”
“就是,我敢打赌”
玛吉不打算再争执下去她说:“反正我不想让一个陌生人住在家里教我”
汤姆忍不住大笑起来:“你真笨,玛吉老师 不住在家里,他们有专门的房子,所有的学生都到那儿去”
“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东西吗?”
“是的如果他们一样大的话”
“但是我妈妈说,老师必须适合每一个孩子,也就是每 个人学得都不一样
“完全一样,他们用不着那样做要是你不喜欢那种学校,你就甭读这本书”
“我没说我不喜欢呀”玛吉有些着急她真想知道关于那有趣的学校的事
“玛吉!上课!”玛吉的妈妈喊她了,他们的书一半还没读完呢
玛吉仰起头叫:“等一会儿,妈妈”
“立刻上来”琼斯太太喊道,“汤姆也该上课了?”
玛吉对汤姆说:“下课后我能和你再看一会儿吗?”
“可以”汤姆随口答应下来他吹着口哨,把那本又脏又旧的书挟在胳肢窝下走了
玛吉走进教学室,这间屋子在她卧室隔壁教学机已经打开,正等着她上课除了星期六和星期天,这机器总是在同一个时间里开启,她妈妈说, 只有在固定时间里学习,小女孩才能学得出色
莹光屏亮了,呈现出一排字幕:“今天的算术课讲真分数的加法运算请把昨天的的作业插入指定的机槽中”
玛吉照指示机械地做着,同时发出一声叹息她陷入沉思,想着她祖父的祖父小时候上的那种老式学校左邻右舍所有的孩子都到学校去,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坐在一个教室里,课后一起回家他们学一样的课程,这样做作业的时候也能互相帮助,还可以讨论,而且老师是一个真正的人……
教学机的屏幕上又呈现出“当真分数1/2加上1/4的时候,我们首先……”
玛吉想,从前的孩子们该是多么爱他们的学校呀!她陶醉在他们的快乐之中了
【阅读理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黄又皱 阁楼 机槽 故弄玄虚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3.文章的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4.从文中找出关于玛吉或汤姆的神态动作的描写,并说说表现他们什么样的心理
5.请说出小说中的对比(两处即可)
6.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7.你觉得现在学校的乐趣在哪里?
8.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略
2.在未来的某一天,汤姆找到一本真正的书,他和玛吉阅读并谈论这本书,从而感受到“古时候”孩子们学习的乐趣
3.引起下文的叙述
4.示例(1)“玛吉大失所望,她一直盼望检修员把她的‘老师’一起带走有一次,汤姆那台历史课程部分不显像,他们就把汤姆的‘老师’拿走了差不多一个月”,这一句通过对玛吉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小玛吉对“机器老师”的强烈的不满
示例(1)“汤姆随口答应下来他吹着口哨,把那本又脏又旧的书挟在胳肢窝下走了”,这一句中汤姆的动作,表现了他因为拥有一本真正的书的自豪和快乐
5.(1)过去的学校和现在的学校的对比
(2)过去的老师和现在的老师的对比
(3)过得去的学习方式和现在的学习方式的对比
(4)玛吉对书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对比
6.小玛吉认为过去“左邻右舍所有的孩子都到学校去,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坐在一个教室里,课后一起回家他们学一样的课程,这样做作业的时候也能互相帮助,还可以讨论,而且老师是一个真正的人……”这些都反映出现在的教育方式的僵化和残酷,小玛吉陶醉在过去的孩子们那 种和谐快乐
[1] [2] 下一页
的学习方式里了
7.略
8.对和谐快乐的学习方式的呼唤,对僵化的教育模式的不满
【拓展阅读】
智慧也可以移植
王金宝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注: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 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选自《中国科协报》)
1 开头一段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 将第②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3 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4 从文中找出两个用词准确、严密的句子,在有关词语下面打上着重号
5 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6 全文的结构方式是
7 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
8 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 “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引出说明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 从”这个实验”前划开,前面介绍实验经过,后面表明结果
3 时间顺序
4 ①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 ②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等
5 举例子
6 总分总
7 从“喂养”实验到“换脑”实验再到“分离”实验,从动物实验到人的实验
8 这个标题没问题因为人的智慧关键体现在记忆上,记忆 强的人总是很有智慧(大致相同即可)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