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的课桌》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习记 叙文中景物描写的反衬作用
领会本文作者流露出来的细腻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来理解本文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让学生拥有诗的情怀,能用细腻的感情领悟自然中的美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课题《开花的课桌》的具体含义
2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 诗歌的点题作用
三、课文导入:
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会给干渴的人带来希望;冲破乌云的太阳会让身处绝境的人看到光明;在料峭春寒[注: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的季节里,一撮小草牙,一束毫不起眼的野花,会扫除同学们心中的阴霾,给人们带 来春天般的暖意《开花的课桌》这篇文章也会让我们在的冰凉刺骨的冬天感受到温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四 、授课过程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读课文,结合课题,在文中划出描写“开花的课桌”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课题)
(2) 思考:本文的文体是什么?(叙事散文)叙述了什么事情?(叙述了教室里遍插鲜花的故事)
2. 再读课文,仔细品味
( 1) 请一位同学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 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了时令、地点;[来源:学,科,网]
②描绘了早春的景象;
③以野外的缺乏生机、暖意的春景引出教室内孩子们对春的渴望,形成一种反衬、对比的作用
(2)“第一抹春痕”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明确: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
(3) 读课文,从第二、第三、第四段中找出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感受春天来临的气息
明确:①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 ,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②刚刚泛青或萌发芽 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③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这些句子反映出教室里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
(4) 如果用“春意盎然[注: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来形容教室里的春天,哪一段的描写把这种浓浓的春 意推到了极至?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描写的内容吗?
明确:第五段:①我的课桌上也长满了青草、绿地、小花②一个女孩子的头上也扎了朵花
(5) 全班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如何理解“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
明确: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 窗子,染了山川
(6)整体阅读文章,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感受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3. 想象力拓展: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课文以这句话作为结尾,这首诗蕴涵了本文的主题,比较难理解
明确: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就说明孩子代表了春天,孩子是春天的象征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把最后一句诗换掉,看谁换得最好
例如: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风景
孩子是春天的天使
孩子是春天的翅膀
孩子是春天的第一抹朝霞
孩子是春天的笑脸
4.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 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赞颂了师生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进而 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
5. 课文小结:
本文立意旷远清新,闪烁着诗意的光芒,让我们感觉到习以为常[注: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的平凡的生活中竟然也充满着诗意, 关键在于你要有一颗敏感的诗心如果缺乏诗的情怀,当课桌上插着迎春花,你也不会感到教室里有暖意,如果缺乏诗的情怀,就算你在开花的课桌间踱步,你也不会感觉这教室是春天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