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名著
【单元学习目标】
一、大概了解《西游记》故事及其文学成就。
二、了解《西游记》人物形象,品味各种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三、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基础知识学习】
一,章回小说: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其结构形式是:前有题目,后有“请听下回分解”。
二,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我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我国首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吴承恩的《西游记》我国最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艺术的最高峰,享有世界盛誉的、十分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
《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两部划时代作品,标志中国小说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三.小说的要素是:环境、人物、情节。小说的情节一般有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中学语文在线()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学习参考
(明)吴承恩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了解对偶句的基本特点。
3.欣赏美猴王的形象,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课文提示】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强暴、百折不挠[注: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óng 阙què 须臾xūyú 圪蚤gēzǎo 濯zhuó
溅jiàn 挈qiè 樽罍zūnléi 契qì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拖男挈女 伸头缩颈[注: 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抓耳挠腮[注: 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序齿排班 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注: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的形象跃然纸上[注: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
( 猴性: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人性: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
2.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偶句。
( 语言上,课文中有较多的对偶句。例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锅灶傍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
3.孙悟空是什么形象?()
( 孙悟空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本文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跃然纸上。 )
《孙悟空棒打白骨精》学习参考
[1] [2] [3] 下一页
(明)吴承恩
【学习目标】
1.联系前面的故事和孙悟空的形象,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和孙悟空性格的发展。
2.体会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作出简单评价。
3.学习孙悟空顽强的斗志、无畏的精神、超群的智慧,以及忍辱负重[注: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除恶务尽[注: 恶:邪恶;务:必须。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的高尚品质和忠心耿耿[注: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斗志不衰的美德。
【词语积累】
摇身一变[注: 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顿口无言[注: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巧言花语 嘴伶舌便 战战兢兢[注: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口不能言 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不知好歹[注: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谗言冷语 事不过三 无耻之徒 手下无人 千辛万苦
鸟尽弓藏[注: 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兔死狗烹[注: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半途而废[注: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唧唧哝哝 三番两复 转意回心 凄凄惨惨
【课文分析】
本文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原题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尸魔”即“
这个故事有两组冲突:一是尸魔与孙悟空的矛盾,一是唐僧、猪八戒与孙悟空的矛盾。尸魔先变成美女,挑起与取经人的第一次冲突,结果被孙悟空一棒打下,留下假尸逃走。于是引发了唐僧、猪八戒、沙僧与孙悟空的冲突。因为八戒的挑唆,唐僧念起“紧箍儿咒”,孙悟空无奈之下保证决不重犯,第一场冲突暂时平息。第二次尸魔变成老妇人,又被孙悟空识破,尸魔只得再次留下假尸逃走。他与唐僧等的矛盾再次激化。唐僧狠很地把“紧箍儿咒”颠倒念了二十遍。孙悟空无奈答应不再“行凶”。第三次尸魔变成老翁,这次孙悟空经过一番思量:“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傅捞了去,却又费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这体现了悟空除恶务尽的斗争精神,其结果是悟空打死了尸魔。悟空经过与尸魔的三次冲突,终于消灭了妖怪,但这导致了他与唐僧冲突的激化——唐僧赶走了悟空。
课文节选的是“三打”中的最后“一打”。
【思维训练】()
1.“棒打白骨精”的孙悟空是个怎样的形象?
( 在一场场与妖魔的殊死搏斗中,孙悟空不仅表现出顽强的斗志、无畏的精神、超群的智慧,还表现出忍辱负重、除恶务尽、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的高尚品质,还有忠心耿耿,斗志不衰的美德。 )
2.“孙悟空棒打白骨精”中的唐僧是个怎样的形象?
( 唐僧人妖不辨,轻信他人,动辄念紧箍咒[注: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惩罚孙悟空,甚至把他赶走。 )
3.“孙悟空棒打白骨精”中的猪八戒是个怎样的形象?
( 猪八戒在这场戏中扮演了一个令人厌恶的角色。关键时刻总是他的“挑唆”促使唐僧相信了“事实”。一个善于“挑”的猪八戒,一个善于“恼”的唐僧。这一“唱”一“和”,给“孙悟空棒打白骨精”设置了重重障碍,使妖怪一次次逃脱惩罚。 )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学习参考
(明)吴承恩
【学习目标】
1.欣赏孙悟空在借扇过程的机智勇敢,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品味小说在叙述打斗场面时动词的准确运用。
3.学习孙悟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和猪八戒实干苦干、英勇作战的精神。
【词语积累】
大展神通 直挺挺 光耀耀 毛森森 筋暴暴 喘嘘嘘 天罗地网[注: 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心慌脚软
心惊胆战[注: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悔之不及[注: 后悔也来不及了。] 四面八方[注: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罗网高张 摇身一变 三头六臂[注: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焰焰烘烘 摇头摆尾
飘飘飖飖 平平息焰 寂寂除光 喜喜欢欢 习习潇潇 云漠漠 落霏霏
【课文分析】()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唐僧行过千山万水[注: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经历了形形色色[注: 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的磨难和考验。过“火焰山”是取经途中的一次大“难”。《西游记》用三个章回详细地叙述了这次大“难”。第59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60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61回:猪八戒助力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本文选自《西游记》第61回。
文章第一段如一段电影的快镜头,快速切换着画面。画面上是孙悟空与牛魔王一对一的“单打”。短兵相接[注: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千变万化[注: 形容变化极多。],一物降一物[注: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请看:
孙悟空六次变化:海东青 乌凤 丹凤 饿虎 狻猊 赖象
牛魔王六次变化:天鹅 黄鹰 白鹤 香獐 大豹 人熊
文章第2-7段,从“单打”到 “单对众打”,夸张而充满想象!请看:
牛魔王变成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
孙悟空: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
在这场“角斗”中,猪八戒也大显身手[注: 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竭尽全力[注: 用尽全部力量。]。四大金刚也合众迎战,天上地上仙人凡人一同斗“牛”。牛魔王只得“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
文章不厌其烦[注: 厌:嫌。不嫌麻烦。],详写“借扇”过程,刀光剑影[注: 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惊心动魄[注: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写“用扇”只寥寥数笔,以繁笔描摹、叙述“借扇”,洋洋万言,尽显孙悟空的神力,显出猪八戒的实干苦干和英勇作战的精神。
【思维训练】
1.在本文中,孙悟空是个怎样的形象?
( 在本文中,孙悟空是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形象 。 )
2.在本文中,猪八戒是个怎样的形象?
( 在本文中,猪八戒是个实干苦干、竭尽全力、英勇作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的形象 。 )
3.《西游记》为什么详写“借扇”过程,而略写“用扇”?
( 文章不厌其烦,详写“借扇”过程,刀光剑影,惊心动魄,有利塑造孙悟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和猪八戒实干苦干、英勇作战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四大金刚等神仙配合作战,天上、地上、仙人、凡人,团结一致,共同斗“牛”。最后迫使牛魔王缴械投降。 )
《解馋偷食人参果》学习参考
(明)吴承恩
【学习目标】
1.欣赏小说多角度塑造孙悟空形象的艺术方法;学习“点评”的方法。
2.了解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色;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3.理解孙悟空形象的多重性以及局限性。
【词语积累】()
急急忙忙 战战兢兢 年丰时稔 千推万阻
【课文分析】
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原题为: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课文节选的是取经途中唐僧、孙悟空等人,路经五庄观“偷吃人生果”的一段故事。
课文“偷吃行人参果”的是清风、明月两个,这段故事情节为后文“行者窃人参果”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小说在叙述故事时十分注意故事前后的联系。只有如此,情节的发展才顺理成章[注: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所以,我们阅读《西游记》时,也要注意它的这一特点。
【思维训练】
1.“人参果”有哪些“特别”?
( 生长特别: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成熟,一万年方得吃。
摸样特别: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
功能特别: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摘取方法特别:使金击子敲果,以丹盘等接。
存放特别: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 )
2.故事的发展、变化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 故事的发展、变化都围绕着“人参果”的“特别”展开的:
因为“生长特别”,“功能特别”,镇元大仙才把它作为厚礼赠与唐僧吃。
因为“摸样特别”, 唐僧才不忍心“吃”。
因为“摘取方法特别”,孙悟空“偷”的时候,才有许多周折。
因为“存放特别”, 清风、明月才“尽情吃起”。 )
3.用下列词语各造一句。
①急急忙忙 ②战战兢兢 ③千推万阻: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