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 亲近自然
【单元学习目标】
一、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由五篇现代散文组成。这些课文通过对自然界山、水、风、雨的描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大门。
二、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体味和感受大自然的妩媚与秀丽,领略它们的清新和隽永;还要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学习通过想象、联想描述生活。
三、培养细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能力,体味自然,了解万事万物的语言及其生活习性,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基础知识学习】
一、现代汉语的语言单位,由小而大,一般有这样几种:语素、词、短语(词组)、单句、复句、句群、篇章等。
二、语素: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三、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四、短语(词组):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教学安排】
1.《山中访友》二课时;
2.《溪水》二课时;
3.《芦花》一课时;
4.《你一定会听见的》一课时;
5.《囚绿记》二课时。
【每周一诗】
1,《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2,《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注: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非人间。
3,这两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它们的韵脚分别是哪些?
( 这两首诗的体裁是七绝。中学语文在线()
《约客》的韵脚是:蛙、花;《山中问答》的韵脚是:山、闲、间。 )
山中访友
李汉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想象、联想、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本文的作用。
2.阅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领略和欣赏作品展现的自然美。
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课文提示】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则是由甲事物的触发,自然想起乙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追求的不仅是“形似”还要“神似”。
2.拟人,就是把物人格化,即把物当作人来写。 ()
【正音正字】
1,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栀zhī 憔悴qiáocuì 湛zhàn 禅chán 漾yàng
2,“和”有几种读音?
hé(我和你)
hè(和诗)
huó(和面、和稀泥)
huò(和药)
hú(和牌)
【积累词语】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和好词语,并认真抄写:
德高望重[注: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一去不返 返老还童[注: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津津乐道[注: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患难兄弟
[1] [2] [3] 下一页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作者把一次山中之旅变成了愉悦的精神之旅。全文就像一篇美丽的童话,又像一首精巧的小诗。最精彩的是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株树:“我的头发长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
全文的层次大意是:
第一部分(第1-2段),开篇点题,写“我”一早“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访友。
第二部分(第3-7段),详细描写“我”遍访山中好友。
第三部分(第8段),照应开头,再次点题,写“我”月夜告别山里的好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
①选材详略得当。课文对老桥、树林等进行详写,而其它部分则略写,即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特别是第5段一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注: 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些看似随手拈来的景物,其实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布局,如山泉、溪流、瀑布、悬崖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现了山中飞瀑的壮观。
②文章首尾照应。首尾以“好心情”呼应:出门时“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而归来时因为相逢诸多好友,它们向“我”问好,给“我”启示,“我”“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③语言形象传神。课文通过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在人与自然之间搭建了一个心灵沟通的桥梁。作者还通过想象与联想,赋予山中之“友”以人的生命律动,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一经作者的点化便形成组合,活灵活现[注: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如对“老桥”的描写,由于它“弓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让人自然想起了一位年迈的、“德高望重”的老者,想起了“一去不返的”岁月,想起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朗读课文】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1,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①德高望重( 品德高尚,名望重大。 )
②津津乐道( 兴味很浓地谈论。 )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写了哪些事物?
(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从老桥、树林,写到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也写到了石头、落叶、小花。在访友过程中,作者还遭遇了雷雨,看到了蚂蚁。 )
3,课文是如何借助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描写山中之“友”的?
( 古桥——老朋友——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邀我唱和。
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使天空返老还童的好护士。
瀑布——大哥——无私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有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
石头——轻轻敲击——能听见远古的声浪、时间的回声。
落叶——细数纹理——能看见命运神秘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上头发——悄悄地做一会女性。
雷雨——侠客——在天上吼叫、 喝醉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柏树——慈祥——天地给我的恩泽。
蚂蚁——小弟弟——有缘分的患难兄弟。 )
4,这些山中之“友”,“我”最敬重谁?为什么?
( 古桥、悬崖、山泉、老柏等,都是我最敬重的。因为古桥“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山泉“照出我的浑浊”;悬崖“刻着玄奥的智慧”;老柏“撑起了大雨伞”,为“我”遮风挡雨,它们都值得“我”敬重。 )
5,作者为什么愿意变成一棵树?
( 作者的诗文作品时常表达出对树的崇敬之情。他在《登高》中说:“树木老得令人肃然起敬[注: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想扑上去叫它几声祖父”。古老的树,默默记录着生命的历程,静静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坦荡诚恳,拥有博大的情怀。其实这不是自然的树,而是美好人生的化身。向往美好人生的作者,在树林里,在树的怀抱中,自然而然愿意自己成为一棵“树”了。 )
6,“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 拟人。 表达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
7,“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这句话,通过树下避雨表现了老柏树以无微不至[注: 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的关心保护着“我”。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8,如何理解本文的首尾照应?()
( 首尾以“好心情”呼应:出门时“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而归来时因为相逢诸多好友,它们向“我”问好,给“我”启示,“我”“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这样,作者的感情有了发展与升华。 )
9,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只要心中有朋友,朋友就在身边。大自然就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我们要和作者一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找回那个鸟语花香[注: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风清月朗[注: 风凉爽,月明亮。]的美丽世界。要学会善待自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会以更加美好的姿态回报我们。 )
10,你觉得应该怎样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做朋友?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