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学习对比和排比句段的运用,体味其表达效果。
2.通过阅读、质疑,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会用心感受自然,树立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嚏tì 嘈cáo 聆líng 皿mǐn
【积累词语】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和好词语,并认真抄写:
喜怒哀乐[注: 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丰富奇妙 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唠唠叨叨 久而久之[注: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左耳进右耳出
充耳不闻[注: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无动于衷[注: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视而不见[注: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不折不扣[注: 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首先说明:本文第4段的最后,应该是句号,因为下面一段与其后的几段相似,内容、结构都是独立的。中学语文在线()
第一部分(1-3段),写自然界的声音无处不在,自然界的声音美不胜收[注: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课文开头三段,都以设问句起领。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无处不在;而我们没有听到,是因为我们没有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第二部分(4-9段),写我们在声音里生活,在声音里成长。
第4段,作者通过巧妙的过渡,让我们知道作者要描写的声音不是凭空想象的。在结构上,它是5-8段的总起。
作者连续运用反问句式,肯定“你”在生活中一定听到过某种声音,尽管它们稍纵即逝[注: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而它们却无处不在。作者一再强调:“你总听到一些什么吧?”言外之意[注: 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就是“你总听到了吧”。我们生存的世界离不开声音,我们在声音里生活,在声音里成长。
第三部分(10-12段),表现“聪明的人”和“木头人”对声音的不同态度。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聪明的人”懂得如何“过滤”声音,知道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而“木头人”,对一切声音无动于衷,不仅充耳不闻,而且视而不见。作者态度鲜明——做会选择和思考的“聪明的人”,而不是一个对声音“没有感觉”的“木头人”。
第四部分(13-21段),作者提议用声音游戏来证明你是否善用耳朵。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用下列词语各造一句:久而久之、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不折不扣。
2,课文开头三段以设问句起领,有什么作用?
( 运用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起大家对自然界声音的关注。三段连用,则加强和突出了这种作用。 )()
3,本文的排比句段有什么作用?
( 排比句段在本课中大量出现,使得文章格式整齐,语意连贯,气势逼人。 )
4,“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 拟人。 把雪花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落时轻柔的情态,给人一种以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感受。 )
5,“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分别是什么?“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这句话除了排比修辞手法外,还用了什么辞格?其作用是什么?
( 这句话的主语是“你”、谓语是“听到”、宾语是“什么”。
“当微风吹过柳梢……”在句中充当状语。
这句话,还用了反问和递进辞格。
递进的作用是强调在这种种情况下,“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肯定语气,说明“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是无可置疑[注: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的。 )
6,第8段“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能否改成“你就在听,就得听”?为什么?
( 不能。 因为双重否定句式更能强调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
7,第8段“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中,“这些”指代什么?
( 指代前面提到的婴儿大哭声、奶奶摇摇篮声、妈妈冲奶粉声、爸爸打喷嚏声、开门声、关灯声、上楼声、电话铃声、弟弟被打屁股声等,“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 )
8,课文分析“聪明人”与“木头人”对声音的不同态度,有什么作用?
( 课文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用心去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的观念。 )()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做一个“聪明的人”?
( 做“聪明人”不是不加选择地接受所有信息,而是有选择地去听,当听则听,只有这样才能充实自己的生活,增添无穷乐趣,切忌随声附和[注: 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不加辨别地去接受一切声音。 )
10,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如何理解“你开始微笑……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 要善待生活,善于用耳朵听,用心倾听周围,世界将是一曲美妙动听的乐章。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不仅阳光明媚,而且音韵和谐。 )
11,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把你已经留意到的、而别人听不到的声
[1] [2] 下一页
音描写下来。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预习《囚绿记》,扫除文字障碍;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