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宋词集粹(上)
【单元学习目标】
一、在反复吟诵,感受词和诗的区别,初步体会宋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二、整体把握每首词的大意,感受课文表现的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体味其中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的艺术境界。
三、理解词中蕴涵的积极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情怀志向。
【基础知识学习】
一、词,是我国古代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它始于梁代,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由于音乐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音乐拍节,填写长短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后来,词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由于词的长短句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唐代,民间词大都反映爱情相思,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注: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诗余”。以浓辞艳句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南唐李后主被俘虏后的词作,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三、词大体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典雅涪婉、曲尽情态,代表有柳永、晏殊、晏几道、李清照等。豪放词,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广阔社会生活,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四、词大致分小令(58字以内,最短的仅14字《竹枝词》、16字《十六字令》)、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达240字《莺啼序》)。一首词,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两段,称双调;有三、四段,称三叠、四叠。词的段,称为片、阕。
五、词有词牌: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自名人诗文的语句,如《西江月》;依据历史典故,如《念奴娇》;名家自制。每个词牌,有一定的词谱。
【教学安排】
16.《蝶恋花》二课时;
17.《浣溪沙》一课时;
18.《采桑子》一课时;
19.《苏轼词三首》二课时;
20.《卜算子》一课时;
21.《李清照词二首》二课时。
【每周一诗】
1,《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注: 指秋季景物。]时。
2,《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苏轼是 宋 朝大文学家,他与 韩愈 、 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 唐宋散文八大家 ”。
蝶恋花
柳 永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柳永词语言上的特点。
2.理解词中的“春愁”所表现的情感。
3.领悟和学习词中蕴涵的锲而不舍[注: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课文提示】中学语文在线()
1.柳永,原名柳三变,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注: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终身潦倒。
2.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词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对后来的通俗文学有一定影响。他的创作成就是:大量创制慢词;白描见长;铺叙情景;吸收口语。
3.《蝶恋花》词牌名,取自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又称《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黄金缕》《江如练》等。前、后片各五句,共60字;前、后片均于第1、3、4、5句押仄韵。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伫zhù 黯àn 阑lán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注: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景抒情,千回百折[注: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构思巧妙。
上片,写登楼伫望,春愁油然而生[注: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用倚楼、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高,极目遥远。“伫倚”,可见其凭栏之久,情怀之深。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不说“春愁”生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产生,不入俗套,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
“草色”句,写主人公所见之景。“无言”句,既是徒然“伫倚”的感慨,也是不见伊人的叹息。“无言”二字,胜千言万语[注: 形容说得话很多。],似有无穷无尽[注: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思绪难于言表。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痛饮狂歌,强作欢乐而仍觉“无味”;最终愿意为“春愁”憔悴无悔,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拟把”三句,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是强作欢乐,仍觉“无味”,即无聊和空虚。可见春愁浓深、刻骨,无法排遣。
“衣带”两句,以健笔写柔情。“终不悔”,表现主人公坚毅性格与执著的态度,使词境升华。至此,作者才透露“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不去,是因为他不想摆脱这种“春愁”,甚至心甘情愿[注: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被“春愁”折磨,即使憔悴伶仃,也决不后悔。近代学者王国维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二境。”另外两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透露一些消息,曲径通幽[注: 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注: 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给人荡气回肠[注: 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的感觉,有很强的感染力。词中最能表现主人公主要情绪的词语就是“春愁”。表现愁苦无法排遣的句子是:“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词中表现了主人公对思念无怨无悔的句子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人常常借景抒情。词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及其表达作用是:“伫倚危楼风细细”,以美景衬托孤寂之春愁。“草色烟光残照里”,渲染孤寂忧愁之氛围。
全词成功地刻画一个情深志坚的男子形象,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尤其是最后两句,画龙点睛[注: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地揭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伫倚危楼风细细 ( 久立 )( 倚靠 )( 高 )
②望极春愁 (极目远望)
③黯黯生天际 (沮丧忧伤)( 边 )
④无言谁会凭阑意 ( 理解 )
⑤拟把疏狂图一醉 ( 打算 )
⑥强乐还无味 ( 勉强 )
⑦为伊消得人憔悴 ( 值得 )
2,词中最能表现主人公主要情绪的词语是哪个?表现愁苦无法排遣的句子是哪个?
3,词中哪个句子表现了主人公对思念无怨无悔?
4,分别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7,近代学者王国维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之第二境。”请你写出另外两种境界。
8,词人常常借景抒情。从词中找两个描写景物的句子,写出它们的表达作用。
【拓展学习】朗读柳永的《曲玉管》,回答问题。()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慿,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注: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1,这首词属于小令,还是中调,或者长调?
( 这首词有一百多字,属于长调。 )
2,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
( 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的慢词。 )
3,这首词的叠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什么作用?
( 中片四种叠字使情景交织,融成一片。从叠字中我们能体会词人深沉的情感。“杳杳”接前片末三字“忍凝眸”而来;“盈盈”表现出对所思之人的爱怜;“冉冉”体现杳无音信[注: 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时的惆怅;“思悠悠”总结段意,与“忍凝眸”照应,写出相思之情无穷无尽,难以排遣,并引出后片的大段铺叙。由此可见,这首词的叠字意象鲜明,具有强烈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