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指导】
1,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借助圈画想象、分析理解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义及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充分理解词的内容。
2,理解作者运用奇幻的想象表达自己心情的诗词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少年得志后因爱国主战遭受贬谪的人生经历,及赴任途中遭遇风浪阻行而写作的背景,感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旷达乐观的思想感情。
【课文提示】
1,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
2,这是一首充满主观浪漫奇幻想象的宋词。本词写于1168年秋,张孝祥离开长沙,到湖北荆州任职的途中。
【正音正字】霓 ní
【朗读课文】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课文简析】中学语文在线()
作者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张孝祥赴任途中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描绘汹涌澎湃[注: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头两句,写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美景堪收、旅怀足慰。
以下两句,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由想象进入幻觉心理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自己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两句,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独有的想象。后一句,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张孝祥英才奇气,词中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思维训练】
1,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
( 这首词的题目是《黄陵庙》。《西江月》是词牌名。 )
2,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押韵的?
(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注:斜体字为可仄可平。 划线字为韵脚。 )
3,写出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 秋天满载着一船的月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仿佛是水神留我欣赏斜阳,微风吹起粼粼波浪。 最好明天风向变了可以行船启程,今晚露宿也就没什么关系。等到登上岳阳楼,奏起霓裳乐曲,就似水晶宫一般呢。 )
4,这首词,工对的句子有哪些?
(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
5,如何理解“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 这两句,写出作者面对风遏行舟,仍泰然自如的情况。词人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
6,结尾两句有什么含义?()
( 结尾两句,别具情味。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独有的想象。后一句,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
7,请你写80字左右的赏析。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辛弃疾词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