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心灵诗语
【单元学习目标】
一、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浓郁的感情,铿锵的节奏。
二、揣摩诗人观察生活的角度和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培养爱诗、读诗的兴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础知识学习】
现代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表达方式划分,有叙事诗和抒情诗。
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如古希腊荷马的史诗《奥德赛》、李季的故事诗《王贵与李香香》、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按照结构形式分类,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①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的律诗、绝句、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②自由诗:近代欧美新发展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③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又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教学时间安排】
25,《短章一束》三课时。
※26,《采莲曲》一课时。
27,《西部畅想》二课时。
28,《汗血马》二课时。
※29,《仿佛》一课时。
【每周一诗指导】
《皱纹》公 刘
是什么样的蜘蛛,
在他的脸上
织了一张网,
然后,再一点一点地
把他吃光。
蜘蛛呵,
蜘蛛呵,
你的名字
是不是叫做希望?
《绝句》志 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公刘,当代诗人,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公刘认为,创作的生命在于自主选择,他在创作中始终追求三个目标:第一是有大脑,第二是有骨头,第三是有灵气。
2,志南,南宋和尚。
《短章一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2.了解现代诗的结构特点,感受其韵味、意境,找出诗歌中触发作者情感的意象。
3.培养热爱诗歌,创作诗歌,表达自我真情。
【课文提示】中学语文在线()
1.《短章一束》收录5首现代诗,都是语言简洁、明白、晓畅又含义丰富的代表作品。
2.诗歌贵品。只有品出诗歌形象美,才能懂得诗歌、喜欢诗歌。
【朗读课文】
《红叶》
【思维训练】
1,触发作者诗情的是什么?
( 红叶—霜—绿色 )
2,如何理解“掷到脚跟前”?
( “掷”写出了秋风强劲、枫叶零落的情状,描绘了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
“脚跟前”暗含抒情主人公“我”,自然引出下面的感受。 )
3,诗人对“秋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
4,“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中,“绿”“红”“霜”各有什么含义?
( “绿”象征生命蓬勃生长。“红”象征奋斗、流血牺牲。“霜”双关,明的是借代寒冷,暗喻人生的曲折、考验。这三个词,还形象地写出了“绿”与“红”二者内在的必然联系。 )
5,诗人对生命有什么新的感悟?()
( 普通的生命只有经历寒霜的考验才能有火热、艳丽、可爱的颜色。 )
6,你从这首诗歌获得什么启发?
( 人生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成就。 )
【朗读课文】
《雨》
【思维训练】
1,作者由雨滴联想到什么?
( 雨滴——葡萄——蜜——酒 )
2,把雨滴想象成“熟透了的葡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有什么好处?
( 比喻。
不仅形象鲜明的写出雨滴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而且传达了雨的重量。 )
3,作者为什么要把雨滴想象成“葡萄”?
( 因为葡萄与下面的“蜜”和“酒”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这样,不仅达到了集中地表现事物的目的,而且把现实生活想象成正在酿造的蜜和酒,流露了诗人从生活中感受到的亲切和对未来的神往。 )
4,五月的雨滴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带来什么?
( 它给人们带来希望与期待——只要善待生活,生活就会像蜜那样甜、像酒那样令人陶醉;只要热爱生活,生活就会有无私的反馈。 )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故乡》
【思维训练】
1,诗歌中的“霜”是指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 “霜”是指李白的诗歌《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由此勾起作者的思乡愁情,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 )
2,“一条小路”可以理解成什么?()
( “一条小路”即一条回家的路,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思绪,对故乡和母亲的深切思念。 )
3,“我是她的故乡”中,“故乡”是什么意思?
( 这里的“故乡”是指的对象。 )
4,“我是她的故乡”这句有什么深意?
(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注: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写出母亲一生守望子女、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的情状,赞美了母爱的伟大。因此,使本诗在以“故乡”为题的作品中,别开生面[注: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独辟蹊径[注: 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
【朗读课文】
《我》
【思维训练】
1,“我,一团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有什么作用?
( 比喻。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充满激情。 )
2,这首诗歌中,“灼人”、“自焚”分别暗喻什么?它们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灼人:暗喻感染、点燃别人。 自焚:暗喻为他人奉献自己。
灼人:表现了作者的热情待人。 自焚:表现了作者的自我牺牲精神。 )
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思想情感。 )
【朗读课文】
《断章》
【思维训练】
1,这首诗歌有哪些意象?
( 本诗的意象有:在桥上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人、明月、窗子、梦。 )
2,如何理解诗歌的第一节?
( 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当成风景来欣赏的时候,楼上的人也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欣赏。 )
3,如何理解诗歌的第二节?
( 当月光洒满你的窗户,你的形象又进入别人的梦境。 )
4,如何理解“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你”在看风景时,已经成为别人眼里的一道风景线,一个美妙的梦境。 )
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这首诗告诉我们:世间人物息息相关[注: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依存、相互牵连、相互作用。 )
【背诵课文】()
1,背诵《雨》。
2,背诵《断章》。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预习《采莲曲》: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学习小结】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