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契诃夫善于以平凡小事反映社会本质的特点,理解主人公的社会意义。
2.学习以对比与细节刻画人物、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当时俄国社会背景,鄙视作品主人公趋炎附势[注: 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媚上欺下的丑恶灵魂。
【课文提示】
1.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变色龙是他的早期讽刺小说代表。
2.小说背景:这篇小说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面对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挽救必然灭亡的命运,沙皇政府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媚上欺下的奴才。本文的警官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积累词语】
无缘无故[注: 没有一点原因。] 异想天开[注: 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 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
2,文章哪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 文章6—27段,最能揭示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 )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 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注: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的性格特点的。 )
【结构层次】中学语文在线()
根据短篇小说的情节特点,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故事的开端,写警官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
第二部分(6-27段),故事的发展和高潮,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警官处理案子时的表现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这部分可分六个层次:
第1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警官作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2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警官作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
第3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
第4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警官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
第5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警官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6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警官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故事的结局,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
【课文分析】
《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
这篇小说情节较简单,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有鲜明的讽刺性,趣味性较强。本文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沙皇鹰犬的典型形象。通过朗读,从不同的语调、停顿、语气中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小说讲述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小说写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主人公是警官。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主人公,关键在于这个人物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像奥楚篾洛夫这样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社会意义。
小说第1段,写得死气沉沉[注: 形容气氛不活泼。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人们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注: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这些都透露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变色龙》,分析人物,还要通过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读出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
( 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有几次变化?用简洁的话说出他每次变化的原因、内容。
( 一共有六次变化。
[1] [2] 下一页
第一次: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他骂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二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他称小狗-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他骂小狗-下贱胚子。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他赞小狗-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骂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五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他骂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他夸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威胁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
3,警官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 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他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这充分暴露了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 )
4,“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人们笑什么?为什么笑呢?
(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注: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遇上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见风使舵[注: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媚上欺下、一幅统治者奴才嘴脸的警官。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笑这个社会,一人得势,鸡犬升天[注: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 )
5,文中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它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 文章对警官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进行了细节描写。
本文通过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地刻画了主人公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警官装腔作势[注: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用以吓人的工具。“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既表明了警官借此为自己的变色争取时间,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又揭示了他看风使舵的狡猾的内心。 )
6,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具有什么社会意义?
( 奥楚蔑洛夫这样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他们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就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社会意义。 )
7,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之后的故事。
【朗读训练】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人扮演警官,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为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注意语言的停顿,省略号处要特别注意:①说话的间断;②语句重复的省略;③语意未尽或声音延长。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预习《我的叔叔于勒》: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学习小结】
【教学后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