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壶口瀑布》教案学案
   [标签: ]

八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 山水清韵

 

【单元学习目标】

一、学习以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在比较中认识景物特点,提高心思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文化内涵、审美价值。

【修辞知识学习】

  一、修辞,是为加强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方法。修辞的目的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二、修辞与语法、逻辑的区别: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语法管“通不通”,逻辑管“对不对”,修辞管“好不好”。

  三、修辞与语法、逻辑的联系:⑴修辞要在合符逻辑的基础上进行。⑵修辞的特点与语法特点密切相关。⑶对同一语言事实的分析,往往同时涉及语法、逻辑、修辞。

  四、修辞方式基本要求是:准确贴切、简练生动。

【教学时间安排】

  1,《壶口瀑布》二课时。

 ※2,《北海的早晨》一课时。

  3,《小石潭记》二课时。

 ※4,《白洋潮》一课时。

 ※5,《天目》一课时。

【每周一诗指导】

《洛桥晚望》

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一《壶口瀑布》

梁 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注: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中学语文在线()

  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注: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正音正字】

  驰骋chíchěng 寒噤hánjìn 雾霭wù’ǎi 推搡tuīsǎng 怒不可遏[注: 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è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

3,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

4,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注: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

  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等特点。

  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注: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这一次,壶口瀑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浩荡声势。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第4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这里,黄河不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注: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择六题“思维训练”题作书面准备。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1,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 壶口瀑布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随着水势减弱呈现出另一种美。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壶口瀑布具有丰富的美的形态。 )

2,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 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不符。 )

3,作者为什么要描摹集纳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瀑布?

( 作者将壶口瀑布的“海、河、瀑、泉、雾”等形态与人的“喜、怒、哀、怨、愁”结合在一起。作者认定:“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 )

4,“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在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

5,怎样理解第6段?

(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注: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注: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

6,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

(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在于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注: 不断地生长、繁殖。],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注: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继往开来[注: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这些,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所以,作者借景抒情,隐含着写作意图。 )

7,“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这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又说:“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既然否定前一种说法,为什么不把它删除?

( 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作者认为“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还不足以表现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所以又用“一卷钢板出轧”作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瀑布的水流宏大,气势猛烈。作者故意否定前一种说法而又不删除,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

8,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诗文。

9,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小结】()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注: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的精神。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北海的早晨》,了解新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