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拟人化的手法,学习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
3.体会雁撼人心魄的举动,理解生命对爱情和自由的热烈追求。
【重点难点】
1.重点:拟人化的手法,动作描写与心理刻画结合的表现手法。
2.难点:理解雁撼人心魄的举动,及其对爱情和自由的热烈追求。
【正音正字】
徙xǐ 惘wǎng 挟xié 应和yìnghè
【词语积累】
黯然失色[注: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喜出望外[注: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齐心协力[注: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空前绝后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本文的内容是什么?
( 一只受伤的大雁,收养它的人剪了它的翅,它不能再回自然,最后大雁夫妇以死明志。 )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 这个故事,歌颂了执著追求自由、至死不渝的精神,同时也谴责了人的自私和残忍。 )
【课文分析】
“她的一只翅膀垂着,翅膀的根部仍在流血。”称呼雁为“她”,用了拟人的手法。这里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人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雁也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
“她只能目送丈夫孤单地离去。”写出受伤大雁的激愤和渴望,绝望和无奈。
“她在鹅群中抖着翅膀,做出起飞的动作,刚刚飞出一段距离,便跌落下来。”一个“抖”一个“跌”,将大雁展翅飞翔的渴望与折翅后不能远飞对比,写出大雁的悲哀,读了让人心酸。
“在鹅群中,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大雁仰望天空,写出她执著追求自由,渴望在天空飞翔。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她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一句中,“屈辱和哀伤”的原因是什么?
( 屈辱的原因是:因为受伤而无法飞翔,不得已与呆鹅为伍。
哀伤的原因是:她无法与丈夫、雁群一起在天空自由飞翔。 )
2,人们为什么在张家聚集?
( 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看到活着的大雁。 )
3,下列句中的“终于”,分别表现了大雁什么情感?
①她终于无法飞行了……
( 表现了这只大雁曾经作过多次艰苦的努力,可是全都失败了,留下的只有绝望。 )
②终于等来了春天。
( 表现了这只大雁经过漫长的等待、期盼、煎熬,希望即将来临的喜悦之情。 )
③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丈夫。
( 表现了这只大雁听到丈夫的叫声时,等来亲人的欣喜若狂[注: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的心情。 )
4,“她的眼里噙满了绝望的泪水”,大雁为什么“绝望”?
( ①她不能自由地去南方。 ②她不能再与同伴相聚。 ③她不能与丈夫在一起。 )
5,“丈夫……毅然地飞向她的头顶”一句中,“毅然”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 “毅然”表明丈夫对爱的热切回应,义无返顾,为最后两只大雁以死明志的结局伏笔。 )
6,张家在本文有什么作用?
( 作为人类的代表,他们并不了解大雁的情感,他们收养受伤的大雁,只是因为她漂亮,还能生蛋;他们看见孤雁在天空盘旋,想的是可以吃大雁肉了。动物世界真情相爱,至死不渝,而人类却残酷寡情,互为反衬,使本文的主旨非常深刻,耐人寻味[注: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
7,在大雁的绝望与人们的嬉笑中,你有什么感受?
( 人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雁也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生命拒绝冷漠和自私,人类与动物要和睦共处,不能为了一点小利残忍地杀戮动物。
生命的含义不是简单地活着,还包括从容、尊严、操守和坚定,人类要学会尊重动物,让动物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粗暴地干扰动物正常生存。 )
8,文章哪些段落描写了人们对大雁的反应?其作用是什么?
( 文章第6、9、13、18段,描写了人们对大雁
[1] [2] 下一页
的种种反应。
它们的作用是:表现人的冷漠,衬托大雁无助的悲哀。 )
9,用“喜出望外、齐心协力、黯然失色、空前绝后”写一段80字左右、中心明确的话。
10,从文中找出表现母雁神情、心理的语句,从内容或形式方面作简要点评。
【学习小结】
本文通过一只受伤的大雁,收养它的人剪了它的翅,它不能再回自然,最后大雁夫妇以死明志的故事,歌颂了执著追求自由、至死不渝的精神,同时也谴责了人的自私和残忍。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完成“学习建议”。
2,预习《麻雀》,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