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语言的精妙,品读关键词句,理解其表达主题的作用。
2,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3,感受主人公在极度困境中鼓起勇气、迎战病残、挑战自我的不屈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研读精彩的心理描写,理解其推动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
2,难点: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正确面对逆境。
【正音正字】
撵niǎn 寡guǎ 绽zhàn 拗niù 噬shì 苛kē
【词语积累】
万念俱灰[注: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寡言少语 寸步不离[注: 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欢奔乱跳 不由自主[注: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毫不留情
不出所料[注: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不由分说[注: 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初学课文】
1,阅读课文,了解内容。
2,按要求,圈划心理描写的词语和句子。
①助残日那天,“我”为何拒绝母亲去大厅看演出?
( “憋闷、痛苦和无奈”,句子“总在想:我苦苦训练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有练的必要吗?” )
②看见学生放学,“我”有何举动?为什么?
( “我拗着不吭声,满脑子都是那些身穿校服、欢蹦乱跳[注: 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的学生。我不能忍受他们对我的另眼相看[注: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更怕面对他们看我时的那种像看动物园的动物一样的眼光。” )
③哥哥帮助“我”训练,期间“我”的情感有何变化?
( “我想这与他当兵时从事过看押犯人的职业有关”,“愤愤地想:你是正常人,怎么能体会到我走路时的痛苦?又怎么能断定我没有尽最大的努力?”
“我心中一阵得意,心想:这下你该没治了吧?”
“哥哥的话不时在我耳边回响:懦夫!懦夫……”
“我在心中默默地对他说:我不是懦夫!” )
3,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 课文主要写了哭对苍天、自我逃避、苦练行走三件事。 )
4,全文42段。把本文划分为四个部分,写出每个层次的大意。
( 第一部分〈第1段〉,写“我”手术后并发症严重,带来极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2-17段〉,写“我”万念俱灰,哭对苍天。
第三部分〈第18-27段〉,写“我”无法面对现实,自我逃避,把医院当作避风港。
第四部分〈第28-42段〉,写哥哥的训斥使“我”警醒振作,不当懦夫,苦练行走。 )
【课文分析】中学语文在线()
本文选自王嘉鹏自传体小说《撑起生命的蓝天》。
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读来亲切感人,随着作者的自叙,仿佛在与小嘉鹏一起经历痛苦、经历磨难、经历勇敢与坚强。从小喜爱踢球、溜旱冰的王嘉鹏说:“那年我12岁,满心高兴从银川坐着飞机到北京去。瞬间一切变了,我在的机舱中部全栽在沼泽中。脏水淹了我,全身只有双臂还能动,脑袋还清醒,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如果死了,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我要爬出去见我妈妈。” 他自己解开安全带,拖着头部划破、内脏全部受损、腰椎骨折的身体爬出机舱。他就小嘉鹏。从情感角度来说,主人公的坚强精神和人格魅力更容易激起共鸣。
文章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极为出色,真实地再现了小嘉鹏复杂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哥哥帮助“他”训练的那一部分,更是将“我”面对灾难时的失落、烦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我不是懦夫”的呐喊表现得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作者向读者再现了自己在恢复训练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与痛苦,以及在此基础上选择努力与坚强。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相互映衬补充,共同构筑一个残疾人意志由薄弱走向坚强的成长过程,是此文着力刻画之处。面对灾难,王嘉鹏曾经是一个弱者,但最终他在母亲、哥哥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积极地生活,在我们面前,他是让我们感动的大写的“人”。从精彩的心理描写入手,品味、研读,就能理解文章的精髓。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和阅读王嘉鹏的小说《撑起生命的蓝天》。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本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 “一线希望”指作者希望手术能够出现奇迹,自己能康复。“希望破灭后我选择了沉默”写手术后并发症袭来,希望破灭,“我”彻底绝望,只有“沉默”。“沉默”是作者绝望的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作者极度痛苦的心情。由此可见,这段话统领全文,交代了下述事件发生的缘由。 )
2,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坐在轮椅里木然地望着天空。
( “木然”写出“我”希望破灭后不知所措[注: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的表情。 )
[1] [2] 下一页
②我万念俱灰地把书扔在一旁。
( “万念俱灰”写出“我”彻底绝望,一切希望都破灭。“扔”写出“我”极度灰心失望。 )
③我锁定轮椅,茫然地仰望天空。
( “茫然”是万念俱灰的情感映射。 )
④我拗着不吭声。()
( “不吭声”是痛苦心情的强烈反映。 )
3,第14-17段,写母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 这四段,写母亲对“我”的安慰、期望、无微不至[注: 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的关怀,展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无私的爱,令人难以忘怀。正是这种母爱,给予小嘉鹏生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力量。 )
4,面对残疾,“我”的心理极度矛盾。从课文中找出对应下列心理活动的语句。
痛苦:
感激:
失望:
希望:
自卑:
自强:
5,综观全文,“我”是不是懦夫?为什么?
( “我”不是懦夫。 面对灾难,“我”曾经是一个弱者,但最终他在母亲、哥哥的关怀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积极地生活,在我们面前,他是让我们感动的大写的“人”。 )
6,“懦夫”一词与“我不是懦夫”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几次?作用何在?
( ①使作者的情感变化引起读者的共鸣,真实、亲切、感人。
②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哥哥对我的帮助之大和“我”的情感轨迹的变化,及在这种感情推动下的强烈意志对读者的震撼。
③与文题相呼应,深化中心,有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之感,体现纪实性小说的真实性。 )
7,“我不是懦夫!”这句话是“我”对哥哥的回答。可是他没有说出口,而只是“在心中默默地”对哥哥说。这是为什么?
( “我”不说出来,是想用行动来证明“我”不是弱者,不是“懦夫”。“我”要用坚强来诠释“我”的不幸,战胜“自我”!“我”一定会成功! )
8,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王嘉鹏在住院期间恢复训练过程中遇到的艰辛困苦,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残疾人的悲郁与坚强之情。这样写,更加真实、亲切、可信,更有感染力。 )
9,文中人物描写很出色,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10,找出文中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借景抒情的句子,试作150字的仿写。
11,如果把题目改成《我最终选择了坚强》,好不好?为什么?
12,根据本文的感情线索,给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有联想和想象。
【学习小结】()
2000年,王嘉鹏创作了自传体小说《撑起生命的蓝天》,2002年,被拍成了电视剧。他把自己亲历苦难、与困厄搏斗的过程与体悟告诉人们,特别是我们的同龄朋友们: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活着真好!努力、奋进着真好!要永远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关汉卿曲二首》,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