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了我的骨头”》
唯 夫
【自学指导】
1,通过反复阅读课文,领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体会用正反事例进行说理的好处。
2,明确作者叙述的事例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领悟文章阐述的道理,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用事实说理的写作方法,理解围绕中心处理材料,详略得当。
【课文提示】
1,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然而有别于常见的议论文。它先用大量的笔墨讲述伦琴发现光的经过,引出一个道理。不要把它作为议论文学习,而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出作者的看法。
2,这篇文章看似比较简单。事实上,作者为了阐述“面对偶然的遭遇要抓住机会,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首先讲述了伦琴发现x光的故事,然后又用了正反事例进行证明。这样不仅对于理解文章阐述的道理有很大帮助,而且更容易明白作者用事实来支撑自己观点的方法,而且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了。
【正音正字】
骼gé 屉tì 谬miù
【积累词语】
不胜枚举[注: 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莫名其妙[注: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恍然大悟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看到“我看见了我的骨头”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能不能换成“我看见了自己的骨头”,为什么?
( 感觉:为什么会看见自己的骨头?从课文题目看,这句话是伦琴说的,课文应当是写他的故事的。 )
3,谁发现了x射线?他是怎样发现x射线的?
4,哪些语句是你最感兴趣的?请你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
【思维训练】
1,“伦琴教授用一张黑纸把一只真空放电管严严实实地包起来”,句中的“严严实实”有什么特别含义?
( 为下文依旧有光线射出、伦琴发现x光作铺垫。 )
2,从哪些方面看出伦琴发现x光是“偶然”的?
( ①伦琴教授回实验室临时决定的,事先没有准备。
②伦琴打开实验室的门,意外看到黑暗中的一束光。
③伦琴对荧光屏上显示的骨骼,感到困惑不解。 )
3,除了伦琴的事例外,文章还写了哪些“偶然的遭遇”?其作用是什么?
( 文章还写了“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做青蛙试验,发现了电流”;“英国科学家柏琴用化学方法合成奎宁,却发明了合成染料苯胺紫”;“诺贝尔将棉胶倒进硝化甘油,不期然发明了烈性炸药”;“荷兰磨眼镜片的学徒泼斯,在闲玩时摆弄两块镜片,偶然发明了望远镜……”,这些“偶然的遭遇”。
其作用是:证明任何科学发明都来自科学家的细心观察,“偶然”发现,坚忍不拔[注: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4,作者为什么要写“偶然的遭遇”?
( 从课文题目看,这句话是伦琴说的,课文应当是写他的故事。文章写科学家伽伐尼、柏琴、诺贝尔、泼斯的“偶然的遭遇”,也是为了证明伦琴的“偶然的遭遇”的重要性,是为了肯定科学的发明都是“偶然的遭遇”。 )
5,倒数第2段,为什么提出“看见”与“发现”的区别?它们有什么区别?
( “看见”侧重对表面现象的注意;“发现”是对内在规律的识知。“看见”了不一定会“发现”;“发现”是建立在“看见”的基础上的。
文章提出“看见”与“发现”的区别,旨在强调不能停留在“看见”,不能忽视“看见”,而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隐藏在现象里面的规律。 )
6,“可以使人一朝成功的那个伟大的‘偶然’,就在你的注视下大摇大摆[注: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地溜走了。”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拟人。 “大摇大摆”形象地描绘、反衬出忽视“偶然”者的粗枝大叶[注: 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损失惨重。 )
7,怎样理解叔本华的话?
( 这句话阐明“偶然性”在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不容忽视。一个“偶然性”会引发不同的结果。因此,重视并且正确把握“偶然性”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以,这句话有升华主题的作用。 )
8,为什么说“偶然的遭遇”是科学史上一种重要的哲学现象?
( 因为“偶然的遭遇”体现了“看见”与“发现”的区别,你“看见”了,但是没有“发现”。可以让人一朝成功的“偶然的遭遇”,会在你的注视下大摇大摆地溜走。总之,科学发现不仅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而且还要有一颗敏锐的心。 )
[1] [2] 下一页
9,指出详写的内容并说说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10,从伦琴发现x光,你得到什么启示和教益?
【学习小结】
本文生动记叙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偶然发现x光的过程,同时引用科学史上相似和相反的事例,说明充分重视“偶然的遭遇”是导致伟大科学发现的途径之一,是科学史上一种重要的哲学现象。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学习建议”。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相关知识。
4,预习《孔孟论学》。
【教学后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