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蝶恋花》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背诵本词,充实文学修养底蕴。
2.掌握重点字词义。
3.理解作者春愁情感,进而体会饱受挫折仍锲而不舍[注: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执著于理想的坚定意志的情感。
4.感悟描写春愁的语言之美,体会本词的温婉思恋的意境美。
二、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准确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词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2.熟记字词义,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三、预习内容
1.标注生字。
2.能流畅背诵出本词。
3.重点字词理解:伫、危、极、黯黯、际、会、拟把、图、强、乐、宽、消、憔悴。
4.理解句子的意思。
5.基本理解词的情感和立意的大概。
四、重难点内容
1.掌握关于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词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起源民间,萌芽于南朝,成形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由于词最早是合着音乐曲调歌唱的,在音乐旋律约束下,词形成种种严格的格律要求,就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也就是说每首词都有曲调,每个曲调规定句数,每句规定字数,每个字规定平仄声,哪个字用平声,哪个字用仄声,都有严格规定。写词必须依着词谱规定去“填”,所以写词叫填词。中学语文在线()
音乐曲调不同,歌词格式不同,总共一千多个格式,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如《蝶恋花》、《菩萨蛮》、《清平乐》、《浣溪沙》、《渔歌子》、《忆江南》、《如梦令》、《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词牌和词的主旨没有关系。早期词大多有词牌而没词的题目,后来人们填词,在词牌外另立题目,称为“词题”。词题大多与词的内容或主旨有关。词牌和词题合称词名。
根据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中调和长调又可合称为“慢词”)。从结构上来看,有的词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双调;有的词分三段或四段,则分别称三叠或四叠。这种段词的术语称为“阕”(què)(也称“片”)。其中以双调最常见,也就是说一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的为最多。
词从写作内容和风格上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类。“婉约派”的词清丽温婉,多写花前月下[注: 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男女情感,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词恢弘雄放,山川胜迹、军国大事等都可入词,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等。
2.富有感情地准确朗读全词,要求节奏合理、起伏有致、感情充沛。
3.感悟词语和句子所蕴含的情感——春愁、儿女情思,特别是最后两句名句被后人加以引伸拓展开来后的更高层次的思想情感。
4.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5.分析本文的写作目的,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五、巩固学识
(一)基础练习
1.词又称曲子词、诗余、 ,起源民间,萌于南朝,成于 代而盛于 代。词有种种严格的格律要求,就是“ , , ”。
词名由 和 两部分组成。根据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 , , 三类。依据写作内容和风格,词大体上可分为 和 两类。
词最常见的是分两段,上下两段分别称为 和 。
2.本词作者是 ,是 朝代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原名 ,字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
3.准确无误默写全词。()
4.把握:伫、危、极、黯黯、际、会、拟把、图、强、乐、宽、消、憔悴等字词在本文的含义,并能写出学过的该字词的其它含义。
5.翻译句子。
①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注: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强乐还无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每句话蕴含的情感。
①“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表现
[1] [2] 下一页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②“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③“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后来人们对这两句加以引伸拓展开来后表现了更高层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情感。
7.《蝶恋花》这首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上阕主要写景,描写登高望远[注: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触景而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下阕主要是抒情,描写了作者欲借酒摆脱相思的愁苦而不能,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态度。
(二)课外练习:详见《同步课课练》51页联系拓展。
六、补充资料()
清末大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词是写离情,描绘一片秋风阵阵、萧瑟苍茫的景象和寂寞孤独惆怅的心境。王国维用这三句比喻成大事大业者必经的第一境界:要登高远望,明确目标,在起始时,能忍受一切寂寞孤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原词是写人的痴情,表明即使经受折磨,身体消瘦,也无怨无悔的心灵。王国维用这两句比喻成大事大业者必经的第二境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意志坚定,虽然饱受挫折仍锲而不舍,执著于理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清玉案·元夕》,原词是写思情,描写在热闹人群里千百次寻找意中人,总是见不到,猛然回头,却看见意中人正在灯火暗淡的地方。王国维这四句比喻成大事大业者必经的第三境界:在艰苦追寻理想的过程中,饱尝磨难困苦,才终于取得成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