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布鲁塞尔大广场
上海市崇明县东门中学 朱永新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用恰当的词句概括说明对象特点的好处。
2、感悟作者在多种表达方式中透露出来的思想与情感。
说明:
本文选自《世界名街》一书。作者在介绍“布鲁塞尔大广场”时精心选择了四个场景,并巧妙地将建筑风格、人文特点、风土人情[注: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历史故事等因素融合在一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学习本文,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寻找文中关键的概括性词句,体会它们对概括说明对象特点、理清文章脉络、传情达意的好处。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多侧面、多角度描写说明对象的用意---使描写的景点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富有鲜明的特点及内在的生命力,让读者产生喜爱与向往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阅读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读、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形式,寻找文本有效信息,体会文章用恰当词句概括说明对象特点的作用。
难点:感悟作者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将风俗、人文、历史等因素与说明对象有机结合,从中透露出来的思想与情感。
说明:
作者精心选择的四个景点,通过其“精练、富有情感的语句”,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异域风情,这是本文一大特色;同时,本文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描写景点,娓娓道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注: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之感,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与思想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建筑就是其中的一项。有人把建筑比作流动的音乐,文化的载体。东西方建筑都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如我国的长城、苏州园林、埃及金字塔等。请问:欧洲的哪些建筑是你了解熟悉的?(用一句话或相关概括性词语表达。)
教师将相关准备好的图片用幻灯片放映,进行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发言。如:雄伟的——艾斐尔铁塔;威武的——巴黎凯旋门;造型奇特的——悉尼歌剧院;水上城市——威尼斯等
师生互动(认图、交流、表达)
从学生已知入手,唤起他们知识与情感的积累。
图片的交流,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展开。
初读课文,
感知文本,
扫清文字障碍
1、 请几个学生分读课文。
2、 扫清文字障碍。
[1] [2] [3] [4] 下一页
3、 作者介绍了广场哪些场景?
学生分别朗读。校字正音释义。(交流)
青睐 lài 镶嵌xiāng qiàn
竣工jùn 裤褂guà
璀璨cuǐ càn
别具一格[注: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栉比相邻 蜚誉 沧桑巨变 沁人心脾
咖啡馆
市政厅 (板书)
小于廉像
“鲜花地毯节”
1、分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
2、初一学生在字词上仍需下功夫,教师选择这几个词,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起提示的作用。
3、有助于学生了解熟悉文本内容。
再读文本
交流体会
1、请在文中分别找出介绍相关广场景点的概括性词句。
2、这些概括性的词句分别说明了广场景点的哪些方面信息?
3、交流:用概括性语句说明对象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寻找、合作交流
1、别具一格 独有意义的咖啡馆
2、外观雄姿勃勃、厅内装饰美妙绝伦、名人画像济济一堂的布鲁塞尔市政大厅;
3、蜚誉全球的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小于廉像;
4、五彩缤纷[注: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瑰丽无比、富有意义的“鲜花地毯节
学生继续小组交流,师生互动
l 有介绍建筑造型、历史意义的(咖啡馆);
l 有介绍建筑风格、历史价值的(市政大厅);
l 有介绍建筑小品造型以及与之相关传说、各国交往故事的(小于廉像);
l 有介绍节庆风俗的(鲜花地毯节)
学生继续交流
作用:
1、把被介绍对象的特点说清楚,一目了然[注: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2、使文章结构有条理,脉络分明。
3、起传情达意的作用。(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1、让学生寻找概括性的词句。有的在段落开头,有的在段中,有的在段尾,有的需要串联。培养学生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这个环节设计让学生明白说明对象具有丰富性的特性,从而体会作者多侧面、多角度说明描写的用意。
这个环节设计让学生明白概括性语句对理清文章脉络思路、传情达意的作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品读课文
深入讨论
读了本文以后,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景点的描写?
(读一读,说一说,悟一悟 三者结合)
1、介绍了景点哪些方面?(说)
2、是如何介绍的?(出示相关景点图片,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说与读结合)
3、这样介绍的好处是什么?(读与悟结合)
学生分组交流(四个景点都有可能) 重点介绍小于廉像
1、 描写方面
a 评价:地位重要(议论)
b 外形可爱可笑(描写)
c 相关有趣传说(记叙)
d 友好使者——与各国交往
(记叙、说明)
2、语言表达方式( 见上)
(包括第一、二段对布鲁塞尔及其广场介绍中的说明与议论)
3、多种语言表达方式运用的好处:
a 使景点特点鲜明、内容信息丰富,增加可读性
b将故事传说融合在一起,增加读者兴趣。
c与读者情感共鸣,使读者产生喜爱与向往的思想情感
通过读、说、悟环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读带说,促悟。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能把景点介绍清楚,而且可以充分挖掘与景点有关的信息,增加文章的思想性、趣味性、可读性,与读者情感共鸣,使读者产生喜爱与向往的思想情感
师生小结
读了本文,你学到了哪些?(用词;修辞;概括性语句作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作用。)
师生交流,(教师出示板书)
有条件可以播放一段介绍相关欧洲国家建筑的视频,细听播音员解说词,加深理解
进一步加强对文本语言、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理解。
作业布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1、出示一组外滩照片,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句和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写一段介绍外滩历史、景观风貌的文字(200字左右)
2、课外阅读
梁衡《晋祠》
仿写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学习更多更新的技巧。
思路与点拨:
本文可以从先让学生说一下“喜欢文中哪一个景点描写”入手,通过师生研读,然后找出概括性词句,说说它的好处。接下来再领悟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作用。
也可以先放一段小于廉像的相关录象,介绍一下相关的资料,请学生想一下,如果自己写本文,该如何落笔,然后再细细读一下文章的相关段落,体会其好处。
练习举例:
1、写自己熟悉的街道社区景点的某一角,如:广场一角、街道、公园一景等。(模仿文中写法)
3、比较阅读:《晋祠》与《布鲁塞尔大广场》在语言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资 源 信 息 表
标题
17课 布鲁塞尔广场湄洲
路388 号
关键词
体会 感悟
描述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用恰当的词句概括说明对象特点的好处。
2、感悟作者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中透露出来的思想与情感。
说明:
本文选自《世界名街》一书。作者在介绍“布鲁塞尔大广场”时精心选择了四个场景,并巧妙地将建筑风格、人文特点、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等因素融合在一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学习本文,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寻找文中关键的概括性词句,体会它们对概括说明对象特点、理清文章脉络、传情达意的好处。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多侧面、多角度描写说明对象的用意---使描写的景点栩栩如生,富有鲜明的特点及内在的生命力,让读者产生喜爱与向往的思想情感
学科
初中语文>语文第四册>17课
语种:
汉语
媒体格式:
.doc
学习者:
学生
资源
文本类素材
教育
初中教育>七年级
作者:
朱永新
单位:
崇明县东门中学
地址:
崇明县湄洲路388 号
email: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