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王蒙生平及创作;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意义的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青春万岁》电影片断,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王蒙
王蒙(1934~?)
男,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生于北京。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上中学时参加****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成为地下党员。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等。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2.介绍《青春万岁》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为王蒙19岁时创作,是其进入文坛的代表作品。《青春万岁》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于一身,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群天真烂漫[注: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的北京女中学生的生活。1981年,该书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1986年,该书又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奖。
内容简介:建国初期,北京市某女中高三年级一群充满活力的姑娘,各人经历不同,性格各异。在集体生活中,常发生一些矛盾,然而,集体的友谊温暖着年轻的心。毕业时刻,姑娘们怀着美好的理想,准备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
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了抒情笔法,使某些章节、段落更近似诗歌和散文,这是《青春万岁》在文体上比较明显的特点。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当时不满20岁的作者更象抒情诗人,由于对“生活的爱,这种被生活所强烈地吸引、强烈地触动着的感觉,使我走向了文学”,小说给人印象至深的,却不是精心构制的故事段落,而是作者对“生活的爱”的情感的一次次喷涌。作者把他的抒情时代谱写成了一首赞美生活的歌。
与当时汇聚了青春意向的诗坛相呼应,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也是以“序诗”开篇。
3.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整体感知,注意朗读技巧。
4.学生诵读课文,要读出情感。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这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饱满的激情、燃烧的信念、乐观豪迈的语言和明快优美的旋律,唱出了一个19岁青年学生对生活得无比热爱、对人生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唱出了无数青年纯真、热烈的共同心声。
全诗共五节,首尾两节形成了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
诗中第一节成为广为诵传的名句。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再听朗读,用心体会,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
2.引导学生畅谈青春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四、作业
背诵诗歌。
附:板书设计
青春万岁
王蒙
19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意象 鲜明
激情 饱满
语言 豪迈
旋律 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