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钱塘江春行 (白居易)
九 江南春 (杜牧)
教学目标:
知 识:1、理解、掌握两首诗的内容。
2、积累两首诗。
能 力:1、体会七律读来琅琅上口[注: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的语言魅力。
2、了解想象、联想及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情 感:1、感受初春西湖特别的韵致和情趣。
2、感受江南春景和它所展示的深远、广阔而迷蒙的特有风情。
教学重点:
1、体会七律读来琅琅上口的语言魅力。
2、了解想象、联想及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
1、感受初春西湖特别的韵致和情趣。
2、感受江南春景和它所展示的深远、广阔而迷蒙的特有风情
教学准备:
1、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两首诗的新译内容。
3、网上查找资料。
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示课题,资料交流
媒体出示
1、交流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信息交流)
2、介绍诗人及其作品,了解诗人的风格。
1、学生交流
2、介绍白居易和杜牧的生平及其作品
通过交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习古诗,感受情怀
媒体演示
1、学习《钱塘湖春行》,指导朗读
2、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掌握重点词的意思
重点掌握“云脚”、“乱花”、“足”等词的含义。
4、说说这四句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5、同样是描写西湖的景物,本诗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在描写西湖的景物方面有哪些异同?
6、体会本诗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7、背诵古诗《钱塘湖春行》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每一句的含义
3、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4、掌握本诗的写法
[1] [2] 下一页
从比较中加深理解
三、小组学习,掌握学法
1、小组合作学古诗《江南春》
(1)自由轻声读
(2)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含义
(4)体会本诗的意境
2、集体讨论
3、背诵古诗
1、小组学习
2、交流学习情况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四、比较阅读,拓展思维
媒体出示
1、朗读两首诗的新译文,评评看,这样译好不好?
2、小组讨论
3、大组交流
1、对照阅读
2、发表看法
对照学习
开拓思路
教后感:
自主学诗
把两首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更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春天刚来时西湖的引人景致,描写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注: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而千古绝句《江南春》,一起笔便引领读者站到一个时空交叉的制高点,去感受一个视野开阔、意境深远的宏大场面。因此,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两首诗,自己读准读通基础上,诵读、理解、感悟诗句描绘的意境,然后交流各自的感悟,体会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感受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最后能诵读成背,积累古诗。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