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教学目标:
1、 了解运用事例论证说理的作用。
2、 懂得质疑的重要性,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任何的真理诞生于质疑,要学会问为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运用事例论证说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科学史上由于善于发问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理解名言,揭示课题
1板书: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这句名言向我们道出了一个真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会有所发明创造。
板书课题。
1读名言,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2交流作者资料。
通过对名言的理解,初步感悟到真理产生于思考、质疑。
二、学习文中事例,感悟真理
1作者为了证实这一观点,向我们列举了三个有力的事例。
2这三个事例告诉我们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三个事例?
3小结:典型事例更有说服力。
4在我们的生活中象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
1自由阅读文中三个事例,要求:
简洁的语言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按“发现——思考——真理”的顺序叙述三个事例。
2讨论后交流: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注: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的人,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3交流课前收集的科学史上由于善于发问而发明创造的事例。
通过阅读文中作者所例举的三个事例和交流学生收集的事例使学生真切地感到善于发问的人会有所发明创造,也体会到运用事例论证说理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拓展阅读
1读了此文,有没有一种想亲身一试,做个“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胜利者的愿望?
2你是否留意过人、动物行走的步态?从动物的步态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1交流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及曾经产生的疑问。
2阅读《动物的步态》一文,思考:动物行走的步态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3课后观察一种动物的步态,用照片或画或文字记录下来,并写出启示意义。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发问的习惯,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
教后感:
学会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