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伞下的城市
应朝
教学目标:
1、 学习比较的说明方法。
2、 思考科学技术改变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弊问题。
教学重点:
学习比较的说明方法,并能比较阅读《地球妈妈给我的信》等文章。
教学难点:
思考科学技术给人类的利弊问题。
教学准备:
收集阅读科学技术给人类的利弊的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示课题
1大千世界[注: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无奇不有[注: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相信吗?
板书:巨伞下的城市
1想象这把巨伞会是怎样的。
2交流。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探究欲望。
二、研读讨论巨伞给城市的利弊
1在美国的威努斯基小城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
2作者是怎样把巨伞的构造说明清楚的?
3这顶巨伞给城市带来的是什么呢?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说明清楚的?
4那么巨伞到底好不好?
5归纳:人类具有创造的伟力,但也应尽可能避免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
1阅读3、4小节,了解巨伞的构造。
2画一幅巨伞图,体会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3阅读4、5小节,了解巨伞给人们带来的利弊。体会比较的说明方法。
4小组讨论:运用科学改变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弊。
5交流。
在了解巨伞的构造及利弊后,使学生体会到人类具有创造的能力,同时也应尽可能避免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拓展阅读,自选探究小课题
1推荐阅读篇目。
2提出课题研究要求。
1自主阅读《地球妈妈给我的信》、《能长草的混凝土》、《黏和伤口的“万能胶”》。
2确立研究小课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类的利弊。
教后感:
语文学习中的学科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