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生动儿华美的语言;
2、了解泰戈尔,激发学生阅读其作品的兴趣;
3、认识图书馆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
教学难点、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中理解感受本文语言之美、感情之丰沛。
2、文章7――10节的作用。
预习布置: 1、熟读课文2、抄写并解释生字词3、查找资料,了解泰戈尔生平及创作,摘抄其诗句2—3句4、思考:作者漫步图书馆,为何会产生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的、如此复杂的情绪? (3、4准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油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注: 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注: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泰戈尔的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在191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这部诗稿深刻地寄托了泰戈尔诚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他深沉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主题在《图书馆》中同样得以充分地表现。沉迷于图书馆的泰戈尔,漫步在人类文化的长廊,筛选从文字中传递的信息,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思维,欣喜地捕捉到了图书馆中沉积的人类文化的精髓和来自四方的文明之声。
2、师生诵读泰戈尔的诗句,创设意境
泰戈尔的语言优美、华丽,诗清新隽永、富有哲理,这来自于他与书为缘,与图书馆为伴的人生经历,他对图书馆有着特别的感情和认识,有着充满睿智的思考和极其热情的赞美。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著名作家泰戈尔在图书馆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正音释义
hai han ning zhi ju gu ji lai zhu
骇 酣 凝 滞 拘禁 禁锢 希冀 天籁 伫 立
luan lang yuan juan
孪生 阆 苑 镌 刻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在“读”中反复品味)
1、 泰戈尔笔下的“图书馆”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2、 文章对图书馆的描写、赞美主要集中在哪些章节?
参考回答:
1、作者笔下的图书馆具有怎样的特点?( 重点语句品读)
“静穆的海浪”来比喻图书馆,将图书馆浩瀚而安静、包容着丰富的知识的特点表现得如此生动而具体;
“不管你朝哪个方向奔跑,都不会遇到障碍。”将图书馆里你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自由写得自然而朴质;
“这里,生者与死者同居一室;这里,辩护与反驳形影不离[注: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如孪生兄弟……”又将图书馆包容一切,有不同的文化、有思想的辩论、还有不同的发现……那么生动而富有哲理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对图书馆的描写、赞美主要集中在1---6小节(指导学生各种形式反复诵读)
品味语言的齐整,节奏的匀称和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表现力,从中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严密, 感受本文生动而华美的语言,理解作者炽热强烈的情感。
四、再读7---10节课文,讨论思考:
1、这几节写了什么?
2、作者漫步图书馆,为何会产生与众不同的、如此复杂的情绪?
参考回答:
1、热切地呼唤孟加拉人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走进图书馆,以独有的心声加入“世界之歌”。
2、作者心头有着深重的沉重感,他漫步图书馆时,本以为图书馆应该可以平等地展示来自四方的文化和文明,但是却发现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在此是如此的苍白,而事实上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是多么的辉煌和灿烂,应当在人类文化的长廊里占有一席之地,于是满腔的爱国激情、神圣的使命感在作者心头激起,作者丰富的情感也由此爆发。
五、思考交流,拓展延伸:
你是如何看待图书馆的?说一说你与图书馆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 归纳整理课内发言,完成“图书馆的故事”
2、 写一段赞美“图书馆”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