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区寄传》课堂实录
黄 帆
一、游戏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学生兴奋的一起回答:“喜欢!”
老师:“那我们就来做个插手游戏,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十指交叉(老师示范交叉手指)(学生模仿)一、二、三…(教师数数)看一下,你的那只手的大拇指放在上面?”
有生答有生说右。
老师:“现在,试着调整交叉的顺序,刚才左手大拇指放在上面的变成右手的大拇指放在上面,刚才右手大拇指放在上面的变成左手的大拇指放在上面,一、二、三…(教师数数)感觉怎么样?”
生答:“别扭”“不习惯”。
师:“按照改变完的顺序,连续做十次。”
生重复十次。
师:“现在,感觉怎么样?还那么别扭吗”
生:“好多了”“习惯了”。
师:“今天我们也来试着改变以往现代文的学习习惯,学习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文言文《童区寄传》”
师:“好,上课!"(教师出示课件标题后板书课题)老师找学生读文章的课题。
生:“童区/寄传”(师认真倾听状)
师:“请再读一遍”
生:“童区/寄传”
师:“哪个同学来点评,她读的怎么样?”
生:“她读的不正确”
师“那你能按正确的读法再读一遍吗?”
生:“童区寄/传”
师重复“童区寄/传”后问“你为什么这样停顿?”
生:“因为,‘童\'是一个儿童,‘区寄\'是这个儿童的名字,‘传’是一种文学题材。”
师:“我们昨天已经发了预习稿了,请同学们参照预习稿说一说什么是‘传\'?”(生纷纷拿出预习稿举手发言)
“传,在这里指人物传记记录人的生平、事迹。一般为有声名、有地位的人所写。”
二、小组合作 读课文
师“传,一般是为有声名、有地位的人所写。那么一千多年前的大文豪(出示课件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为什么给小孩子做传呢,他写的文章我们能读的通吗?(板书:文)下面请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出示课件“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准停顿”)不会的字音和停顿可以小组间讨论,也可以文老师,如果你们一个组全都会了,就可以举手了。”
生选择小组后,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了,讨论字音和停顿。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处。
(读后)师问:“还有小组间也不能解决的字音和停顿吗?”
(生没有发问)
师:“既然大家读的通了,那哪个同学范读第一段。”(班长举手最高,)
师:“那就班长先来”
(读后教师评价)“字音准确,停顿合理,吐字清晰。请坐,哪位同学接着来读二三段?”
(很多生举手)老师让自愿读的站起来读。
读后,师:“谁愿意来评价她读的怎么样?”
生“她读的声音洪亮,还很有感情。”
生“停顿准确”
生“读的很流利”
师:“同学们的赞誉就是对你最好的褒奖,请坐。”
师:“最后一段谁来?(学生争先恐后[注: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既然同学们都愿意读,我们来齐读好不好?”
生一起说“好”。生齐读最后一段。
三、再读课文 解疑难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的相当不错,其实课前对预习稿的检查我就知道了同学们的好学和用功。既然我们能把文章读的通,那么一千多年前大文豪说的话,我们听的懂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你不会解释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完成不了的,我们共同解决。希望同学们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帮别人解决问题。”(播放课件:再读课文解疑难—划出你不会解释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完成不了的,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读、有的大声读。
学生读后,合作解决疑难问题,也有个别学生向老师询问。
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讨论结束后)师问:“你们小组间解决的什么问题?”
生:“即炉火烧绝之 _的‘即’,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李明告诉我是‘靠近’的意思。”
生:“力上下,得绝——的‘绝’ 是断的意思,王敏告诉我的。”
(很多学生还在举手)师说:“看来同学们很注意合作学习。那你们小组间还有疑难吗?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学习的效果。把你的疑难提出来,会的同学来解决。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我听着,底气不足呀,到底敢不敢?”
生一齐大声回答:“敢﹗”
(甲)生:“‘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是什么意思?
(乙)生:“惊恐的大声叫唤﹗”
(很多生笑着摇头,举手)
师:“哪个同学有不同意见?”
(丙)生:“区寄装着像一般小孩儿一样哭哭啼啼的,害怕得发抖。
师追问刚才答(“惊恐的大声叫唤”)的同学:“你认为哪个词语译为大声叫?”
(甲)生:“啼”
师:“啼,是什么意思,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
(丁)生:“啼,是哭的意思”
师:“好,我们接着来。”
生:“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
生答:“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喝醉了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
生:“‘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这么长的句子,你会翻译吗?”
生:“区寄偷偷地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便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
师追问:“哪个字是‘偷偷地’意思?”
生齐答:“微伺”
师继续问:“哪个字是‘他’意思?
生齐答:“其”
师继续问:“哪个字是‘烧断’的意思?
生继续答:“绝”
师继续问:“‘绝’,在古代
[1] [2] [3] 下一页
是‘断’的意思,那现代汉语里是什么意思?”
生:“绝对,完全”
师(醒悟状):“原来,很多之的意思,古代和现代是有不同的解释的”
生:“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生:“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
生:“‘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师巡视后说还有更多的同学会吗?(生举手的很少)这么多的同学不会,你们小组之间再来合作解决。”
生大声讨论后,举手发表见解:“到了半夜,区寄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杀掉了做买卖的强盗。”
生“‘虚吏白州。州白‘大’府的’‘大‘读什么音?为什么?”
生:读“tai,是四声“是通假字。”
生:“我们的预习稿上讲通假字了。
(生看预习稿,没有再举手的了)
三、速读课文 会概括
师总结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大文豪的文章不仅读的通还读的懂,那就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出示课件速读课文会概括: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区寄杀盗自救的故事”
生“区寄被两个强盗挟持,用智慧自己救了自己的故事。”
生“讲的是小孩区寄杀死两个强盗,逃脱了的事情。”
师:“刚才同学们的概括,就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讲了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的奇特故事。”(板书:事)
四、个性解读 访区寄
师过渡“听了大家对故事的概括,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区寄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期待和他深层次的交流。那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把区寄请到我们中间,来采访区寄这个人物。(板书:人;出示课件个性解读访区寄——要求:1记者的提问要简洁、明了。
2区寄的回答要准确、生动
哪些同学愿意当记者?哪些同学愿意当区寄?”
学生自愿选择做记者组或是区寄组。
记者: “区寄小朋友,你那么小,你怎么敢杀强盗呢?”
区寄:“为了自救,是未来自卫。”
记者: “被两个豪贼捉住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区寄:“我一定要强盗知道我的厉害。”
区寄:“我先装的和一般小孩一样,找机会杀了他们,再逃走。”
区寄:“我要为民除害[注: 替百姓除祸害。]。”
记者: “被两个豪贼捉住之后,你是怎么想的?”
记者: “你是怎么把握住杀第一个豪贼的时机的?”
区寄:“我装着一般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幅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强盗并不把我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我暗暗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我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就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
区寄:“我让强盗轻视我。”
记者: “你为什么不想当小吏?”
区寄:“我是不慕荣利的,我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注: 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师“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好成熟呀,”(生大笑)“能想想更符合他年龄特征的原因吗?”
区寄:“我是不慕荣利的,我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
区寄:“我就想和父母过快乐自由的生活。”
区寄:“我觉得自己年龄还小,我喜欢村里的生活。”
记者: “杀死第二个豪贼,你为什么不跑,还哭呢?”
区寄:“要是被别人发现了尸体,调查出来,冤枉我是杀人犯怎么办?”
区寄:“我要证明自己是 好人,杀的是坏蛋。”
区寄:“当时是个很乱的社会,还有很多豪贼,别让我刚出狼口,又入虎口。”(生大笑)
区寄:“好人一定会比坏人多,我希望好人能帮助我,送我安全回家。”
区寄:“让别人知道我的光明磊落[注: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我是正当防卫。”
记者: “杀死两个豪贼之后,你们乡里的那些小毛贼(生大笑)是怎么评价你的?”
区寄:“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死了两个豪贼,我们可别靠近他。”
区寄:“我们可别惹他,他这么小就杀了两个豪贼。”
记者: “你杀敌自救的法宝是什么?”
区寄:“临危不惧[注: 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区寄:“聪明机智。”
区寄:“勇敢智慧。”
师总结过渡:“对,这就是区寄的过人之处奇特之处(在人后板书:奇)同学们的想象力既丰富又合理。但是同学们都用现代文
进行交流。其实现代文有现代文的好处,文言文一有文言文的魅力,特别文学大家柳宗元的文章,更有可圈可点之处。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味。
五、品析佳处 悟语言
请你熟读课文,按课件要求来品味文章的语言。(出示课件:品析佳处、悟语言——我认为(字词句)写的好,因为( )
生:“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中的‘转、烧、取、杀’等动词用的好,很生动,有想象的空间,就像看见当时的情行一样。”
生:“老师,‘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这句写的好,生动形象,我来演。”(学生表演)
生:“虚”通“墟”— 墟所;“栗”通“慄”—发抖。”
生: “大”通“太”;“大府”—指州官的上级。也是通假字,古代还能借字真有意思。”
生:“一词多义 例如
即—— 即藏其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我们要注意。
生:“还有古今异义字,我再举来举例
贼易之——易 古义:轻视 今义:简单
师过渡:“同学们把柳大师文章中的奇美都品出来了,(在文后板书:奇)具有发现没的眼睛。我们学习文章,要有这种发现精神。那么学完本课,你觉得应该如何学习文言文呢?
六、学习文言 说所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师出示课件:学完本课,你觉得应该如何学习文言文?
生:“要先读通顺了。”
生:“读通顺后要理解文章的意思。
生:“知道文章语言文字的特点。”
生:“要知道表现人物的什么精神。”
生:“我纠正刚才那个同学的观点,文言文不光有写人的,还有写事写物的。”
师:“还有写道理的呢,补充的很好.”
生:“接着应该是明确文章的主旨思想。”
生:“还要会总结文中的通假字。”
生:“还要知道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我们今后就要按照姜屯同学们总结的进行学习文言文了。”这也是文言文的特殊魅力。其实故事背后还有故事,为什么会产生区寄这样的具有奇能的孩子呢?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我们赞赏的同时,不禁要问光天化日[注: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为什么有抢劫儿童的,还公开设有买卖人口的集市?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不很奇怪吗?(在事后板书:奇)下课后,大家上网搜集那个时代的历史资料,探讨其中的原因。祖国的文学语言源远流长[注: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只要我们拥有勤奋的翅膀,就能尽情汲取其中的营养﹗
板书:事 奇
人 奇
文 奇
《童区寄传》教学反思
一 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这节课尽可能的把时间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智能让他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互动学习。很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较好地实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是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
打破了“教师中心论”,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是始终是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究中的快乐。
三“三维目标 ”相互渗透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这是一节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课堂,过程饱满充实,注重知识的建构和生成,方法灵活多样,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三个维度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课堂。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