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注: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柏杨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把“书香世家”作为最优秀的家庭。盖“书香”也者,在古时代表现实的权或潜在的权势,在现时则代表高贵气质。可是,套一句有学问的话:“自欧风东渐”,书香随书橱而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酒香四溢的洋大人的酒柜。
没有书香,只有酒香。于是乎“书香世家”,变为“酒香世家”。
这问题就出在眼光太短上,只看见了洋大人有酒柜,没有看见洋大人家家有书橱也。大家努力崇洋,却只崇了一半,大概物极必反[注: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最近酒柜有开始撤退的迹象,若干家庭的客厅,或有书橱出现,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还有蓬勃的生机。不过有些摆的是美国版的大英百科全书,有些摆的是连断句都没有的二十五史,虽然从没有人翻阅,但用以炫耀主人学问庞大,已经足够。据报上说,竟有人在巨著中藏着“花雕”,酒劲发时,就展卷过瘾。——这干法属于左道旁门[注: 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不在讨论之列。
书橱所以迄今仍不能代替酒柜,或是只摆些样品似的大部头,原因固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出在借书上。有些恶客在朋友家发现一本好书,顿时暗起杀机,雀跃曰:“哎呀,老哥,借给俺瞧瞧!”一场悲剧于焉上场。盖自从盘古立天地,借酒的少,借书的多。借酒的从没有听说不还酒的,借一瓶“喂死剂”,准还一瓶“喂死剂”。借书则属于另一种伟大的景观,借一本《红楼梦》,可能还一本《红楼梦》。如果借的是绝版珍本,该恶客可能举家潜逃,你就是弄个盖氏探测器,也探测不到影踪。夫珠宝失踪,或被借、或被俘,没有下文,还可告到衙门。而仅只一本书,如果劳师动众[注: 劳:疲劳,辛苦;师、众:军队;动:出动,动员。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指动用很多人力。],恐怕同情的不是书主,而是恶客。河南省有句谚语曰:“偷书不算贼,捉住打锤。”此锤非铁锤头,乃拳头也。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够差劲啦,还有脸讨呀。
然而,一个人省吃俭用[注: 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好容易买了几本视同性命的巨著,却被列强瓜分,实在痛彻心肺。尤其雅贼也者,真正借去拜读,倒还罢了,大多数都是往墙角一仍。据
这两种方法,似乎都是对牛弹琴[注: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冒着杀头的危险而仍把书借人,可见恶客泰山压顶[注: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超过杀头。既决心不还矣,靠几句求情的话,又岂能动他的铁石心肠[注: 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乎哉。有一次我老和一位赵姓朋友去探望一位前辈,前辈家美书如云。赵朋友开口要借,前辈不肯,于是赵朋友双膝下跪,声泪俱下[注: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言明三天之内,一定归还,纠缠了半天,老前辈终于答应了他。出得门来,我问曰:“你这算干啥?”他曰:“你别看我丑态毕露,哼,等他讨书时,看他磕响头吧。”
知识分子最大的伤心之事,莫过于书被人借去如石沉大海[注: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等到自己需要时,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
化酒柜为书橱,应先自成立“借书必还大联盟”始。奉告借书不还的恶客,期负一个手无寸铁[注: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的朋友,不算好汉。
1977年
《借书不还 天打雷劈》自主学习方案
荆 州 赵 冰
(2007.8.25)
【夯实基础】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
迄今( ) 衙门( ) 谚语( ) 潸然泪下( )
杜暹( ) 纠缠( ) 歃血( ) 笺笺稿费( )
2.概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成语或根据文意解说成语。
a.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b.劳师动众:
c.潸然泪下:
d. 比喻讲道理不看对象。 ( )
【积累常识】
3.柏杨,原名 。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台湾著名 。柏杨一生著述丰富, 广泛流传华人世界,一时洛阳纸贵[注: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成书于监狱之中的 ,则被列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一直热销不衰。
【解读文意】
4.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什么主张?
答:
5.作者主要针对什么人进行了批评,同时还对哪些人进行了批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6.作者用谴责的态度分析了借书不还的原因,说说主要有哪四点?
答:
[1] [2] [3] 下一页
7.作者分析了借书人之所以得逞的原因,说说主要有哪两点?
答:
8.作者主要分析了书主不愿外借的哪三点愿因,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
9.有的书主采取了哪些阻借和乞还的措施,结果如何?
答:
10.作者描绘赵朋友借书的言行有何作用?
答:
11.作者为什么要建议成立“借书必还大联盟”?
答:
【品精悟妙】
12.作者列举的英文酒名“喂死剂”、“白烂弟”、“拿破轮”,与我们通常见到的译名“威士忌”、“白兰地”、“拿破仑”不同,这是为什么?
答:
13“借书则属于另一种伟大的景观”一句中“伟大”是什么意思?
答:
14.“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够差劲啦,还有脸讨呀。”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15. “一个人省吃俭用,好容易买了几本视同性命的巨著,却被列强瓜分,实在痛彻心肺。”
如何理解“列强瓜分”一语?
答:
16.为什么作者说“看起来书橱之代替酒柜,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候。”?
答:
17.说说“不借书的修养”至少应当具务备哪几点?
答:
【拓展阅读】
18.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是什么意思?与本文作者提出的 “借书必还”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答:
【创意表达】
19. 仿造 “书橱所以迄今仍不能代替酒柜,或是只摆些样品似的大部头,原因固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出在借书上。”句式,写一句话。
答:
20.大约每个同学都有借书阅读的经历,写一篇随笔,谈谈自己借读的收获与感受。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qì yá yàn shān xiān chán shà jiān
2.a.物极必反 b. 指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小题大作[注: 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之意。c. 伤心而流泪。d.对牛弹琴
3.郭衣洞 作家 《丑陋的中国人》 《中国人史纲》
4.借书必还。
作者主要针对借书不还的人进行了批评,同时还对盲目崇洋用酒柜代替书橱的人和用书装点门面的人也进行了批评。在批评中表达了极大的愤慨并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5.a.在朋友家发现一本好书,不愿归还。b.有的是绝版珍本,宁愿举家潜逃,坚决不还。c.借书不还也不会吃官司。d。认为书主只是摆放着并不读不会发挥书的作用。
7.书主碍于情面,不好不借;不管书主是否同意,强行索取。
8.书主不愿外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因为书是自己省吃俭用买来的,二是因为借与不借都会伤感情,三是因为书外借后大多收回不了。在分析中作者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和深深的同情。
9.有的书主在书后题字,阻此子孙外借,作者称之为“磨刀阻吓法”,结果是恶客压顶不能阻此书籍外借;有的书主在书上印文,婉转陈词,恳求借者主动归还,结果是都不能求情的话也不能打动借者不还的铁石心肠。
10.一是展示借书人的伎俩讽刺其的丑态,揭示其丑恶的内心;二是表现书主迫于情面不得不借的无奈;三是为下文提出自己的主张作铺垫。
11.作者提出这个建议,一是讽刺和谴责借书不还的社会现象,二是倡导借书必还的主张。
12.本来翻译英文名时,汉字只是表音不表义的。这里作者故意利用汉字表意的特点,造起读者的联想,表达对丢弃传统盲目崇洋者的辛辣嘲讽。
13.这是幽默的反语,是惨不忍睹[注: 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的意思。
14.通过模仿借书人的语气,既表现借书人强取恶借的无赖,又讽刺有的书主只是用书装点书面附庸风雅[注: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的虚伪。
15.让读者联想到旧中国被列强瓜分的惨痛历史,激发读者的愤慨之情,既表达对借者的强烈谴责,又表达对书主的极大同情。
16.因为要改变这些人追求物质生活方式而崇尚读书,就需要他们有较高的文明与道德的素养,这是相当艰巨的社会工程。而目前借书人的言行还表现得相当低俗,要改变现状,当然需要一段漫长的时候。
17.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归还,对书主借或不借或借而求还要表示理解和宽谅。
18. “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意思大致是一个人好学却没有钱买书,要向别人借书来读,固然是憾事。但正因为书是借来的,要还给人家,而能留在自己手中的时间不长,这就会逼迫自己抓紧时间,尽快读完,并把书的内容牢记消化,这比只买书而不读书的要好得多了。袁枚的本意是劝勉人好学读书,将不利因素可以转化为有利因素,变外界的压力为前进的动力;本文作者并没反对借书阅读,反对的只是借书不还的恶行,这与本文作者的主张并不矛盾。借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途径,但要做到借书必还。
19.许多学生的案头上名著仍不能代替武打言情小说,或者只摆些消闲杂书,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恐怕出在个人理想模糊情趣低下上。
20.略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