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静默草原》自主学习方案(练习)
   [标签: ]

《静默草原》自主学习方案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岑河中学  赵  冰  (编写)

(2006.7.10)

【基础在线】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前瞻(    )       迥(   )然            长鬃(     )披散

簇(   )立        穹(     )庐          摩挲(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①前瞻:                                                     

②簇立:                                                    

③迥然:                                                    

④穹庐:                                                    

⑤摩挲:                                                    

3.请上网查找“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他们是:

                                                            

4.如果你上网,可查找到鲍尔吉•原野的博客地址是:                           可读到他的更多作品,如:                            ,还可查阅到许多相关秤论资料,并积累制作成资料卡片.

5.请上网输入“霍去病、狼居胥山”查找信息,制作成资料卡片。

6.请上网输入“康熙大战噶尔丹”查找信息,制作成资料卡片。

  

【提炼概括】

7.作者为了表达对草原的独特感悟,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填写下表。

事  物    特  征

都 市    

草 原    

海   

草 原    

城市人   

牧 人    

 

8.面对“辽远而苍茫”的草原,为什么说它是“静默”的?

                                                                             

                                                                             

9.细节是文章的生命。草原人对草原充满了热爱,从文章中找出一些草原人热爱草原的动作细节。

答:                                                                         

 

 

10.作者对“草儿”充满了深切的喜爱之情,用了一组表颜色的词语:                

                                描述了一个富有情味的动作细节:               

                                                                              

 

【品精悟妙】

11. 作者说“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具体说说“看不到”和“看不见”分别是指草原风景的什么特点?

答:                                                                          

                                            &

[1] [2] [3] 下一页

nbsp;                                

 

12. 如果将第9段中“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一句,改成 “草原和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好不好?为什么?

答:                                                                         

                                                                              

 

 

13.第11段中,作者说“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说说作者在同一环境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

答:                                                                         

                                                                             

 

 

14. 第11段中说“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是什么意思?

答:                                                                         

                                                                              

 

1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a.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      )

b.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                                  (      )

c.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    (      )

d.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      )

 

【拓展链接】

16.文章中“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一句,能让人想起《敕勒歌》。请默写这首北朝的乐府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大意。

                                                                              

                                                                             

                                                                              

 

【创意表达】

17.本文描写景物较少,重在抒发作者的感悟。请根据文章中相关的句子,用“草原是………”的句式,将作者对草原的感悟进行再表达。不少于250字。

                                                                            

                                                                              

 

18.学习第10段,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一种景物。

 

19.仿句写话。

例: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

答:                                                                        

 

【独抒性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0. 以“经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

a.     自拟文题。

b.     在叙述自己独特经历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悟。

c.     用“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开头。

 

 

《静默草原》【自主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1.(zhān)   (jiǒng) (zōng)  (cù)   (qióng)    (suō)

2. ①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

②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③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④穹庐:借指天空。

⑤摩挲:用手抚摩。

3.散文家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

4..鲍尔吉•原野的blog地址:  https://blog.sina.com.cn/u/1237121990

《掌上流云》《偎雪听心》《故乡》等

评论资料:鲍尔吉•原野是成吉思汗的后裔,野性而有童心。当下散文“类型化”写作比比皆是[注: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大文化、私语化、网络化……他却不受任何羁绊,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其坦诚自如,使流行的各种噱头显出可笑,而后赢得时间的认同。十年来,他成为国内读者最多的散文作家之一。多次获得国内大奖,2003年《人物》杂志封面人物,出版散文集18种。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的介绍里会出现野性而有童心这个词,也许是因为鲍尔吉•原野文字不受任何羁绊,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他的作品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他倾心描写人间的美善,使人回味不已。他来自于蒙古族高贵、诗意、一尘不染[注: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的纯真心灵。在潜意识里,我总觉得他象一名歌手,来自蒙古高原、来自蓝天白云之下草木牛羊之上的歌手,嗓音优美动人,像他笔下赞美的那些原始而朴素的道理。.他是蒙古人,有着蒙古人天生具有的率真、野性、豪放不羁[注: 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而他的文章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哲理还含幽默.我想这就是野性也童心的原因吧

5.为了根除匈奴的侵犯,到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次派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精兵,分两路合击匈奴。

霍去病横越大沙漠,前进两千多里,大破匈奴左贤王的兵马,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西北黄河北岸;一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在那里立了一块石碑留作纪念。

这是汉朝规模最大、进军最远的一次追击。打那以后,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沙漠南面就没有匈奴的王庭了。

6. 历史上,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曾率二万精骑,进入内蒙境内,在乌尔会河击败清军后继续南下,距北京仅七百里。一时间朝野惊恐不安。康熙下诏亲征,但卦像不吉,众大臣纷纷劝谏。康熙只好停罢亲征,而派亲藩重戚讨伐噶尔丹,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双方伤亡很大。 

为了彻底征服噶尔丹,康熙三十五年春,玄烨率京城禁旅亲征大漠。随后,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率西路军在昭莫多与噶尔丹遭遇。噶尔丹的众将中,有一位蒙古族巾帼女子,名叫阿努,人长得白皙美丽,又聪慧异常,十分善战。她原是噶尔丹兄长僧格之妻,但“深爱噶尔丹”。丈夫被害后,她万里遣使,报信给噶尔丹。噶尔丹回到大漠后,即以兄嫂为妻。噶尔丹将自己的精锐兵力全交付这位“可敦”(汗妃之意)。昭莫多大战,阿努披铜甲,佩弓矢,胯下骑着一头似驼非驼的怪兽与清兵相抗。两军接战后,阿努身先士卒[注: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舍骑而斗,“锋甚锐,不可败”。清军发炮遥击,阿努躲闪不及,香消玉殒[注: 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命丧黄泉。此时的噶尔丹,率部分兵力逃脱而去。第二年春,噶尔丹在众叛亲离[注: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的窘境下,饮药自尽。    (原载《深圳商报》2001.11.22-23)

7.

事  物    特  征

都 市     名山园林 景随步移

草 原     辽远而苍茫

海    观者在岸边  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

草 原     每一点者是草原的中心

城市人    大睁着眼睛看草原 困惑

牧 人     眯着眼睛看草原  想在眼里装填着苍茫

 

   8.草原没有世俗的侵扰,是静默的;一个人,站在在草原上,仿佛被遗忘,可以任意遐想,静静地悟出一些以前根本没有悟出的哲理。草原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9.勉力前眺  向后了望  眯着眼睛看  接触  抚摸  打滚  过夜  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  用面颊摩挲草尖  在静默中观望

 

10. 绿 锡白 深碧淡蓝   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11.因为草原的风景除了 “草”,就再也看不到诸如名山等其它自然风景,也看不到诸如园林等其它人文景观,并不能“景随步移”,所以说草原的风景具有“看不到” 的特点;因为草原辽远壮阔, 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所以说草原的风景具有“看不尽”的特点。

 

12.不好。原句将表比较的对象提前(或将状语前置),起突出强调作用。改了以后,句子表意平淡。

 

13.因为草原辽阔无边,人在草原上,似乎远离了历史和现实,无牵无挂;视野上可以穷达四周天际,无阻无碍;思想上可以什么都想,自由驰骋,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保持一片静默,因此,人在草原上会产生一种自由感。但是,人在草原上,面对广阔的天地和无边的草原,感到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注: 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感到宏大的环境对心灵的挤压,感到自己被历史和现实遗忘,觉得无奈无助,因此,又产生一种不自由感。

 

14.作者是说,人在草原上既不能怨天尤人[注: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也不能自怨自艾[注: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而应当不卑不亢[注: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保持独立的个性和人格。

 

15.反问  比喻  拟人 比喻  拟人

 

16.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17.草原是辽远而苍茫得让人惊慌的风景。草原是可以感受的。草原是壮阔的,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原是没有边际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草原是可以接触、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的。草原是可以给人自由感的,也可以给人不自由感和局促感。草原是让人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的阔大无边的环境。草原是让人处境感最强烈的环境。草原是宽厚仁慈的。草原是让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的环境。草原是让人热爱的地方,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草原是让人凝立冥想的地方,也是让人容易忘记一些旧事的地方。草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18.略

19.如:学生们大睁着眼睛听课,因而专注。

20.略

 

——发表于《语文周报》2006.10.31

上一页  [1] [2] [3]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