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教案
三春中学:赵修玉
教材分析:
这五首诗词都和雨有关,同样面对下雨,不同的人感受也不相同。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诗词所体现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知道诗词的大致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词。
2、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彩的景物描写。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背诵诗词。
教学难点:
品味精彩语言,体会诗词内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关于诗词体裁的一些基础知识,在这一点上没必要过多的讲解,只要学生能读准诗词、理解诗词大意、并进行简单的美点赏析,能体味诗词的情味、领悟诗词的意境即可。
学法指导:
学习诗词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音读、意读、美读、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琦君的《下雨天,真好》,读过了茅盾的《雷雨前》,感受了余秋雨的《夜雨诗意》,和余光中一起去《听听那冷雨》的幽幽叹息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人对雨的感受,那么古人对于雨的感受和现代人是否相同呢?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五首》,去感受古人对雨的情怀。
二、 音读。(大声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标出读不准的音字词和读不准节奏的语句。
*过关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涨秋池( ) 风骤( ) 寻觅( ) 戚戚( )
憔悴( ) 幽燕( ) 萧瑟( )
2、 极为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时。
何当: 却话:
(2)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 将息:
(3) 一片汪洋[注: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都不见,知向谁边。
谁边:
三、 意读。(结合课下注释,识记文学常识,理解诗词大意。)
(一) 文学常识。
1、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夜雨寄北》是作者滞留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的诗。
2、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宋历城人,南宋女词人。其前期作品多写悠闲生活,如《如梦令》;后期作品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如《声声慢》。常用白描,语言清丽。著有《漱玉词》集。
3、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嘉佑进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词风豪迈,对后世影响很大。
4、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浪淘沙.北戴河》是作者1954年在北戴河游泳后即兴写成的。
(二) 诗词大意。
1、《夜雨寄北》: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下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翻滚象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的雨点像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注: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水天一片。
3、《如梦令》: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依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念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着回答:“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红的渐少,绿的见多了吗?”
4、《声声慢》:独处陋室东寻西觅,一切都在乱中失去,永远都无法寻觅;冷冷清清的环境,空空落落的心情,凄凉孤独又惨痛,想想令人心肺痛。忽冷忽热的
[1] [2] 下一页
秋季,最难以令人将息。酒入愁肠无热意,怎抵夜晚冷风急。丈夫已去书信无,故雁南来情更凄。地上黄花到处是,谁来共摘同怜惜!独自一人窗边坐,怎么捱到黑夜里!黄昏又下绵绵雨,点点滴滴落心底,孤独冷清又难捱,一个愁字怎能提!
5、《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着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全被汪洋所遮没,也不知飘去了哪边?往事已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扬鞭,东巡至碣石吟诵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四、美读。(赏析优美诗句。)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其中心意像是夜雨,而不是巴山;巴山只不过点明了诗人的居所,“夜雨秋池”这样的画面之外,还包含了作者无限的惆怅。
2、 从语言方面赏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两句诗。
点拨:这两句诗前句写乌云翻滚,后句写暴雨骤至。“云黑”意味着雨意很浓;“未遮山”表明乌云不是漫天密布;雨大而猛,又骤起骤停,这些都是夏天暴雨的特点。用“翻墨”形容云黑,不但形象而且写出了浓云滚滚的动感和气势。用“跳珠”比喻“乱入船”的“白雨”也十分鲜明、生动。
3、《如梦令》中“雨疏风骤”表明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特征?
点拨:这时暮春时节。“雨疏风骤”写出了如丝细雨由稀疏变大,微微暖风由渐趋急骤的季节特征。
4、《声声慢》中“秋雨梧桐”是表达什么情感的意象?
点拨:“秋雨梧桐”表达的是忧愁的意象。
5、 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显示了作者怎样的气度?
点拨:这是俯视的角度,将幽燕和大海尽收眼底。这不仅是躯体的高度,而且是精神的气度。这种气度无疑是很宏大的。
五、悟读。
1、本单元的诗文大都写雨景,找找哪些语句情景相似?
点拨:相似者很多,如《声声慢》和《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和余秋雨、余光中的文句就有一些相似之处。文学作品中,雨可以创设情景,也可以表达情感;雨中有动人的故事,也有凄凉的思绪。
2、探究《声声慢》与《听听那冷雨》的叠字叠词使用特点上的相通之处?
点拨:两文在叠字叠词的使用上都很成功,原因不仅仅在于其韵律的特殊,更重要的是,与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3、请选一句你比较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同学时间互相交流。
六、小结:
“雨”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熟悉的。我们平时习惯于看雨、听雨,我们还很少像诗人、作家一样去用心的感悟“雨”,相信学习了本课对大家的写作会有所启迪。
七、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这五首诗词。
2、完成课后习题。
3、选作《互动练习》中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诗词五首
《夜雨寄北》 《如梦令》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李商隐 李清照 苏轼
未有归期 雨疏风骤 黑云翻滚
夜雨秋池 浓睡残酒 大雨倾盆
共剪窗烛 海棠依旧 夏日暴雨
巴山夜雨 绿肥红瘦[注: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雨过天晴
《声声慢》 《浪淘沙.北戴河》
上片:清冷之境衬托孤寂之心(一字一泪)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雄伟的气魄
下片:由远而近描写残秋之境(满纸呜咽) 下片抒情——情中有景
九、教学反思
这几首诗虽然体裁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几位诗人善于用独特新颖的视觉观察和分析问题,阅读时既要了解各自的内容和写法,又要善于比较,体会它们的共同特性。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