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台后二十四快事
林语堂
金圣叹批《西厢》,拷红一折,有三十三个“不亦快哉”。这是他与朋友斫山赌说人生快意之事,二十年后想起这事,写成这段妙文。此三十三“不亦快哉”我曾译成英文,列入《生活的艺术》书中,引起多少西方人士的来信,特别嘉许。也有一位老太婆写出她三十三个人生快事,寄给我看。金圣叹的才气文章,在今日看来,是抒情派,浪漫派。目所见,耳所闻,心所思,才气横溢,尽可入文。我想他所做的《西厢记》序文“恸哭古人”及“留赠后人”,诙谐中有至理,又含有人生之隐痛,可与庄生《齐物论》媲美。兹举一二例,以概其余。
其一、朝眠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讯之,正是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人。不亦快哉!
其一、久欲为比邱,苦不得公然吃肉。苦许为比邱,又得公然吃肉,则夏日以热汤快刀,净割头发,不亦快哉!
其一、夏日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仿此,我也来写来台以后的快事廿四条:
一、华氏表九十五度,赤膊赤脚,关起门来,学顾千里裸体读经,不亦快哉!
二、初回祖国,赁居山上,听见隔壁妇人以不干不净的闽南语骂小孩,北方人不懂,我却懂。不亦快哉!
三、到电影院坐下,听见隔座女郎说起乡音,如回故乡。不亦快哉!
四、无意中伤及思凡的尼姑。看见一群和尚起来替尼姑打抱不平[注: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声泪俱下[注: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不亦快哉!
五、黄昏时候,工作完,饭罢,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口衔烟斗,若吃烟,若不吃烟。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注: 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若无所思。不亦快哉!
六、赶酒席,座上都是贵要,冷气机不灵,大家热昏昏受罪,却都彬彬有礼[注: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不敢随便。忽闻主人呼宽衣。我问领带呢?主人说不必拘礼,如蒙大赦。不亦快哉!
七、看电视儿童合唱。见一小孩特别起劲,张口大唱,又伸手挖鼻子,逍遥自在[注: 无拘无束,安闲自得。]。不亦快哉!
八、听男人歌唱,声音摄气发自腹膜,喉咙放松,自然嘹亮。不亦快哉!
九、某明星打武侠,眉宇嘴角,自有一番英雄气象,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不亦快哉!
十、看小孩吃西瓜,或水蜜桃,瓜汁桃汁入喉咙兀兀作响,口水直流胸前,想人生至乐,莫过于此,不亦快哉!
十一、什么青果合作社办事人送金碗、金杯以为二十年纪念,目无法纪,黑幕重重。忽然间跑出来一批青年,未经世事,却是学过法律,依法搜查证据,提出检举。把这些城狐社鼠[注: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捉将官里去,依法惩办。不亦快哉!
十二、冒充和尚,不守清规,奸杀女子,闻已处死。不亦快哉!
十三、看人家想攻击白话文学,又不懂白话文学;想提倡文言,又不懂文言。不亦快哉!
十四、读书为考试,考试为升学,升学为留美。教育当事人,也像煞有介事[注: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办联考,阵容严整,浩浩荡荡[注: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而来,并以分数派定科系,以为这是办教育。总统文告,提醒教育目标不在升学考试,而在启发儿童的心智及思想力。不亦快哉!
十五、报载中华棒球队,三战三捷,取得世界儿童棒球王座,使我跳了又叫,叫了又跳。不亦快哉!
十六、我们的纪政创造世界运动百米纪录。不亦快哉!
十七、八十老翁何应钦上将提倡已经通用的俗字,使未老先衰[注: 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的前清遗少面有愧色。不亦快哉!
十八、时代进步,见人出殡用留声唱片代和尚诵经。不亦快哉!
十九、大姑娘穿短裤,小闺女跳高栏,使者学究掩面遮眼,口里呼“啧啧!者者!”不亦快哉!
二十、能作文的人,少可与谈。可与谈的人,做起文章又是一副道学面孔,排八字脚说话。倘遇可与谈者,写起文章,也如与密友相逢,促膝谈心[注: 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如行云流水[注: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道来,不亦快哉!
廿一、早餐一面喝咖啡,一面看“中副”文寿的方块文字,或翻开新生报,见转载“艾子后语”,好像咖啡杯多放一块糖。不亦快哉!
廿二、台北新开往北投超速公路,履险如夷[注: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自圆环至北投十八分钟可以到达。不亦快哉!
廿三、家中闲时不能不看电视,看电视,不得不听广告,倘能看电视而不听广告。不亦快哉!
廿四、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