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能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长句与难句的意思;会背诵第2自然段。
2、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分段的方法,能抓住过渡段来研读全文。
3、能获得有关海底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海秘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景色奇异”一部分。
教学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读悟1、2自然段。
教学难点: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话;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教学过程:
一、读解课题,激发情感
1、“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说明了什么?
2、看录像进一步理解课题。
看完录像你最想说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整体感知,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读完后,把最长、最难读的1—2个词句找出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用“~~~~~~”划起来。
3、抓住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三、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1、理解“奇异”的意思。
2、读1、2自然段,用心体会,把你体会到特别“奇异”的地方找出来好好读一读,说说奇异在哪里。
3、交流板书:暗——光静——动
(1)换词理解“波涛澎湃、依然”
(2)通过思考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深海里的光点,是怎样形成的?)
(3)朗读理解“窃窃私语[注: 背地里小声说话。]”。
四、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海底的“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部分“物产丰富”,总结全文。
教学重点: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知道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了解海底物产的丰富。
教学难点:自主选择学法学懂第4自然段,培养学生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在哪里?
2、齐读1、2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4、5、6自然段。
1、自由朗读。把课文中写到的具体的物产名称用“——”划出来。
2、给物产名称归类
海参 海藻 煤 乌贼 天然气 铁
石油 贝类 章鱼 梭子鱼
三、研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
2、讨论学法抓住“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学懂这段话?
讨论得出:
(1) 画表格;
(2) 出练习;
(3) 提问题;
(4) 有感情的朗读;
(5) (略)
3、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与选择同一学习方法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
4、运用所选的方法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5、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6、朗读全段。
四、略读5、6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自己能学懂的地方,有感情地把它读好。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推荐课外资料。
你还了解海底的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介绍大家去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写话练习,深化情感
学了课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六、巩固练习。
选做作业本中的作业
板书设计:
暗——光
景色奇异
静——声
物产丰富 动物 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
植物 海藻
矿物 煤、铁、石油、天然气
海底村庄
教学目标
1、认识“陌、屿、隧、锥、减、豪、输、牧、蠕、综、属、纯”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秘、陌、岛、屿、减、豪、输、牧、披、划、属、纯”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了解海底村庄的奇妙之处,体会作者对海底村庄的喜爱之情。
难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句,体会村庄的奇妙之处;学习第六自然段,通过对海水综合加工厂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到海底物产丰富,人们要合理开发与利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课件,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村庄吗?你见过的村庄是什么样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底村庄插图。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4、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海底村庄去游览一番,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科幻作品《海底村庄》。
5、板书课题《海底村庄》。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你们想不想知道海底村庄是什么样的?赶快读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让其他学生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本课生字词。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5、这一课的生字你都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6、讨论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7、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些词语?
8、指名读,检查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神秘”、“陌生”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找出海底村庄奇妙在哪儿?
(3)我们现在住什么房子?
(4)多媒体出示海底村庄图片。
(5)海底村庄的房子与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6)指导学生朗读本自然段,通过“透明、圆柱形的、圆锥形的、互相连接”读出奇妙之感。
3、引导学生学习3——5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海底的奇景和丰富的物产。
(2)学生朗读3——5自然段,思考:通过什么可看出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
4、指导学生学习第6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动画,演示海水综合加工厂里的生产情况。
(2)学生自读本自然段。
(3)海底村庄的人们是怎样对海水进行开发和利用的?
(4)引导学生通过分读体会车间里忙碌的情景。
5、齐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海底村庄的赞美之情。
6、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鼓励学生背诵下来。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
1、你愿意去海底村庄吗?说说你的理由。
2、课后收集有关海底资源的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生词。
2、指名读。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书写这一课的生字词。
二、学写生字词。
1、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强调“隧”右边的写法,“牧”右边是反文,第二笔是横,不要写成横折。
(2)形近字比较:锥与推,牧与枚,披与被,豪与毫。
2、学生自由书写。
3、完成“语文天地”日积月累[注: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中第二项第二行词语的抄写。
三、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海底资源的资料。
1、小组交流。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四、说说你心目中的海底村庄是什么样的?
五、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海底村庄。
六、作品展示。
七、课堂小结
海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希望同学们现在努力学习,将来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出你心目中美丽的海底村庄。
圆圆的沙粒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 [2] 下一页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注: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5、知道学习分段,并概括段意。
重难点、关键
1、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沙粒与珍珠的差别,导入新课
1、教师分别出示沙粒和珍珠,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差异。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他们的作用和价值。
3、教师设置悬念:同学们,有这样的一个沙粒,他呀想变成一颗珍珠,他的愿望能实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播放录音读,学生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自学生字。
3、反馈生了的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3)交流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应注意什么?
(4)指名反馈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评一评。
5、大家一起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
3、学生读一读课文。
4、学生试着给课文分段。
5、指名反馈,集体纠正。
6、学生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四、学习文段一,体会沙粒的坚定
1、教师读课文,学生思考: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集体反馈,理解下列词语。
“真诚”异想天开[注: 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嘲笑”“坦然”
3、沙粒真诚地向同学们说什么了呢?(指名反馈)
4、抓住“真诚”指导感情朗读。
5、伙伴们的瓜是什么?(指名反馈,然后指导感情朗读)
6、如果是你们,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发挥)
7、这颗沙粒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反馈)
8、全班齐读。
9、讨论: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到此时沙粒的态度怎样?你们是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的?
10、指名反馈。
11、引导想像:当听到大家的议论的时候,沙粒并没有放弃自己变珍珠的目标,态度是这样的坚定,它当时心里会是怎样想的呢?
12、完成练习,感悟沙粒的精神:沙粒真是一个的人。
五、感情朗读、分角色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2、听写。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沙粒下定决心干什么呢?(变珍珠)
4、教师小结:这可遭来了同伴们的嘲笑,不过它并没有放弃,呆在蚌壳里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二、继续学文,体会沙粒变成珍珠的快乐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同学思考:沙粒变成珍珠了吗?珍珠是什么样的?
2、指名反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珍珠的句子,体会珍珠的美丽。
4、讨论:沙粒变成了美丽的珍珠,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5、指名反馈。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分角色读一读。
7、小组讨论:沙粒的同伴们看到沙粒变成美丽的珍珠,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议论的呢?
8、学生集体反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讨论:文中的沙粒为什么能够变成珍珠呢?
2、学生集体反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结:沙粒的目标明确,决心非常坚定。而且它朝着目标,坚持不懈[注: 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地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4、反馈学生收集到的沙粒变成美丽的珍珠的过程,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
5、教师小结:鼓励学生探索海底奇妙、有趣的生物世界。
四、感情朗读,分角色表演读
附板书设计
圆圆的沙粒
沙粒 同伴
决定 变珍珠 嘲笑
认定目标 坚持不懈
变成美丽的珍珠 称赞
(成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