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注: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话语词
王 蒙
读1988年《读书》上尘
报告 请示报告也好,(军人)进(首长)门前喊报告也好,都有下对上通消息或反映情况的含义。但“做报告”,“做大报告”,“传达报告”,“传达报告精神”……等语词中的报告的含义,则更接近于“讲话”、“讲演”、“演说”,更多的是上对下的走向了。至于“报告文学”,“时代的报告”这些词语的报告,接近于报道。而“小报告”一词,则带有进谗或诬陷的贬意了。
似乎是为了区别下对上的报告与上对下的报告,有时我们用汇报一词表示下对上的反映情况。当然也有人为了谦虚,把自己的发言、提意见、提建议甚至演说称为“汇报一下”。
英语里,报告、汇报都用report一词,讲演则用lecture,讲话用speech。就是说,是把做报告的报告与请示报告的报告区分开来。报告文学、报道用reportag,,来自report,词根,仅于“汇报”密切相关。
也有时候为了突出讲话的权威性质,我们称为“做指示”。
其实按中文原义,报告与汇报区别不大。当初我们不用演说、更不用“训话”之类的词而用“报告”,可能正是为了体现一种领导人的谦逊和理想化的平等性。
代表 当作为指人的称谓时,应指被推举或委托的人,受权并承担义务为某人或某一群人办事。代表团应该是被一个团体、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机构委派的一个团体(三人以上)。后来这个词用得越益广泛,例如我们常常称与会人员为“代表”,不论是来开学术讨论会、工作会、订货会、发奖会的。只要正式报到,集中食宿并享有会议正式成员权利的,都可称为“代表”。重点在于“列席”“来宾”区分,而不在于表明这个会是个代表会议。代表团也常常未承担交办任务,又非由“代表”们组成,而只是泛泛地去参观旅游或友好访问。
反映 群众反映,不良反映,反映很好等词中的反映,似乎本应是“反应”。而反映情况、反映意见、反映问题等动宾词组中的反映,则本是汇报、报告之意。“有反映”,现多用作有批评性意见乃至舆论的简称。最近又出了个新名词“反馈”,许多过去用反映反应反响回音回复的词的地方,现在一律“反馈”开了。反馈似是电学名词,其实“反映”最初也是光学名词,“反应”为化学或医学名词,“反响”为光学名词。最初用反映反应反响时,估计也是比较新比较科学的吧,现在则得学会用“反馈”才够得上时髦了。
书记 原义是秘书。称政党领导职务为书记而不称之为“总裁”之类,想也是为了体现一种更加民主的新兴精神。当然,实际工作的分工、职责、权限、要求、影响、威信……各方面,书记与秘书不可能等同起来,这是理所应当的。汉语好办,一个叫书记,一个叫秘书,书记本身还需要秘书作助手,大家一听就明白了。但英语等语言似乎还没解决这个问题。
批评 批判 汉语最初二者相通,即评论之义,如说金圣叹批、眉批等等,就是指评论,包括褒奖也包括指责,当然更包括解释与分析。批判另含一义为判断提示,可指老师对学生作文、当然也可以指官员对文件的批点、批示、批准、批阅。文艺评论,就是文艺评论,批评家就是评论家,并不是指他专门指出缺点毛病问题。后来,随着实际生活的演变,批评似乎专指“示瑕求疵”,而批判、大批判的含义就更为严重了。
学习 商务印书馆1962年出版的《汉语词典》(简本)对“学习”词条的解释最为有趣:“学习为外界之刺激与内界之反应在神经中枢中组成感应结之历程,感应结系指感觉神经原(现似通用元,下同,王注)与筋肉神经元之结合而言,唯感应结初造成时不甚强固,必然反复练习,始能使神经通路顺遂而无阻,故称学习。”这部出版于1973年的词典还解释学习的另一种含义为学,即效法、受教之意。五六十年代北京市民口角时有指对方为“欠学习”,“你该去好好学习学习”者,虽反映了对学习含义的误解,但与现今口角时的用语相较,仍然呈现了一种文雅与全民处在学习高潮中的兴旺。“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提出时也是极好的,后来“学习班”的含义似乎也转了,甚至变成一批人为一个有严重问题需要审察的人办“班”了。无论如何[注: 不管怎样。],学习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它理应和其他一批最美好的字眼,如革命、理想、人民、青春、斗争、幸福、解放、光荣……联系在一起。
作风 上述汉语词典中竟未收“作风”词条,估计这个词是在解放区时兴而推广至今的。按原义应指工作的风格,生活作风则指生活方式。目前市价生活中,作风常常指机关干部的工作方法与效率,如作风拖拉,作风生硬,缺少民主作风,作风雷厉风行[注: 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等说法,系指工作中表现的个人特点是性格与习惯方面的特点,至于经验、知识、智商方面的状况则用“水平”一词来表示,道德特点用“品质”(原指物品的质量质地的,指人则称品格。新中国以来我们喜用“品质”而少用“品格”一词了。)作风另一方面的更流行的含义,则专指男女关系方面的道德状况。说一个普通人作风如何如何,不加解释别人就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之为“作风”呢?想起来怪有意思。喜欢与异性拈花惹草[注: 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这也算是一种是否多少有视为性格与习惯的表现,不那么直接反映水平与品质呢?当然“作风”太“恶劣”的话,少不得被认为是品质问题的了。
对象 称恋爱至少是寻找配偶为“搞对象”,不知是否说明了哲学的普及。去夏在山东烟台,见到一些中老年同志称自己的配偶为“我那个对象”,觉得既雅且嗲,不知是否因为胶东是老区的缘故,爱用这当年的新名词。称配偶为“爱人”开始时也是很有进步意义、“五四”意义的。因为封建社会的婚姻有天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居室之伦、有一唱一随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小姐,望怜惜不才则个”或“救小生一命也”,就是没有爱,就是不像说英语那样说“我爱你”,或“我亲爱的”“我的爱人”“我的甜心”。与之相比,太太先生之属又何等陈旧!但此词用长了暴露出弱点,爱人称谓的弱点在于不分男女又不分已婚未婚。近年又时兴将未婚情侣成为“朋友”,倒也差强人意[注: 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可惜与传统汉语中的朋友一义相去甚远。读几十年前的文学作品,还可见爱情追求失败后拒绝一方为了安慰对方,或追求一方仍不死心而说什么“我们做朋友吧”之类的句子。
帮助 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词,指帮忙与援助。帮忙指分做他人之事,援助指救助。英语喊救命为“help”也与帮助之意相当,但更多了些紧急意味。如果中国人掉到水里或遇到强盗不喊救命而喊“请帮助”,未免太“慢性子”,甚至会被以为是要帮他提重物或找失物。我们有时把批评某人称之为帮助,这体现了毛主席讲的“惩前毖后[注: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治病救人[注: 治好病把人挽救过来。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的方针,用意是很好的。真正做到自觉自愿[注: 自己觉悟而愿意。]地寻求这种帮助,则需要努努力。同样,真正做到批评别人充满帮助的美好感情,也是需要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很好的思想修养的。
点名 本是军营、学校或其他组织严密之机构按名点换,检查人员出勤在岗情况之意。后来把指名道姓[注: 明确指出姓和名。]的表扬,特别是批评称之为“点名表扬”“点名批评”,特别后者,含义较严重。故有过所谓不要轻易点名、点名要哪一级批准之类的规定。也有时明知是谁而不指出名来,如说“×××的那个人”、“党内最大的×××”等,以示政策上的区别。
欣赏 这也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讲一种喜悦、喜爱,讲一种满意的心情,当用到艺术上的时候,则是讲审美的愉悦、美的享受。有趣的是我们有时讲领导满意某个人的时候,也可以说“对××很欣赏”,这个词义的延伸还是满有意思的。北京人有时则说成“感冒”或“很不感冒”。“感冒”在这里,是“感兴趣”的故意误读,故意误读误说误解,是相声技巧之一。不过这里的“感冒”,没什么深意,有点耍贫嘴。
精神 含义皆明。称文件的主旨为文件精神,称领导意图为上面的精神,则是精神一词含义延伸。意在强调不仅要领会贯彻条文、字句、具体规定,更要有概括的、且具有一定灵活性的理解。这样,在符合精神或不符合精神的判断思索上,也常常多方推敲斟酌。
《东施效颦话语词》自主学习方案
湖 北 赵 冰 (编写)
(2006.11.27)
【基础积累】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谦逊( ) 反馈( ) 示瑕求疵( )
舆论( ) 媒妁( ) 既雅且嗲( )
2.给下列成语中黑体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
①东施效颦( ) ②雷厉( ) 风行
③差( ) 强人意 ④惩前毖( ) &
[1] [2] [3] [4] 下一页
nbsp; 后
3.写出“东施效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各三个。
近义词: 反义词
4.文学常识填空:
王蒙是 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 等。
【整体感知】
5.下列对本文理解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特殊的散文,叫随笔,运用了记叙、议论、说明和抒情的表现手法。
b.本文并没有系统地分析有关语词的含义或介绍它们的知识,只是随便地漫谈。
c.本文内容之间没有连贯性和逻辑性,信手写来,表现了作者的智慧和心情。
d.本文关注的是语词意义在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的发展变化。
6.本文结构的模式是( )
a.层递式 b.总分总式 c.总分式 d.分总式
7.作者贯穿在本文这些语词分析里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答:
【析意究理】
8.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文段中的一个喻体,指出它的比喻义。
答:
⑵“览览胜”中的“胜”在这里是指什么?
答:
⑶说说下列成语在语境中的意思。
a.东施效颦
b.顺手牵羊
c.乱砍成伐
9.具体说说作者在分析“报告”一词时采用的比较方法及其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10.说说下列句子表明了语词的什么特点?
⑴ 最初用反映反应反响时,估计也是比较新比较科学的吧,现在则得学会用“反馈”才够得上时髦了。
答:
⑵ 称党政领导职务为书记而不称之为‘总裁’之类,想也是为了体现一种更加民主的新兴精神。
答:
⑶五六十年代北京市民口角时有指对方为“欠学习”,“你该去好好学习学习”者,虽反映了对学习含义的误解,但与现今口角时的用语相较,仍然呈现了一种文雅与全民处在学习高潮中的兴旺。
答:
⑷去夏在山东烟台,见到一些中老年同志称自己的配偶为“我那个对象”,觉得既雅且嗲,不知是否因为胶东是老区的缘故,爱用这当年的新名词。
答:
⑸北京人有时则说成“感冒”或“很不感冒”。“感冒”在这里,是“感兴趣”的故意误读,故意误读误说误解,是相声技巧之一。
答:
1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称配偶为“爱人”开始时也是很有进步意义、“五四”意义的。
“五四”意义:
⑵近年又时兴将未婚情侣称为“朋友”,倒也差强人意,可惜与传统汉语中的朋友一义相去甚远。读几十年前的文学作品,还可见爱情追求失败后拒绝一方为了安慰对方,或追求一方仍不死心而说什么“我们做朋友吧”之类的句子。
第一个“朋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二个“朋友”:
第三个“朋友”:
【创意表达】
12.如果让你以“总之”开头,给本文写个结尾,你想怎么写?
总之
13.学习本文对语词的分析方法,写一段话,试对“酷”或“讨论”或你有心得的一个语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xùn kuì cī yú shuò diǎ
2.pín皱眉 lì猛烈 chā稍微 bì谨慎小心
3.邯郸学步[注: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照猫画虎[注: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生搬硬套[注: 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亦步亦趋[注: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独辟蹊径[注: 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标新立异[注: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择善而从
4.当 《组织部来个年轻人》、《青春万岁》
5.a(本文以议论为主,有记叙、说明,没有抒情。)
6.c
7.语词的意义是不断变化的,受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使用中与人的情感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8. ⑴密林 指汉语丰富的语词 ⑵指语词在本义或一般意义的基础上现在发展变化起来的新的含义。⑶a.指自己向尘元先生学习,不避浅陋地也在丰富的语词里探究语词的意义及其变化。b.在丰富的语词里,随便找几个分析一下。c.随便聊聊,也不怕有夸耀之嫌。
9.作者将运用“报告”时针对的不同对象(下对上和上对下)进行比较;将其在汉语与英语中的不同表达形态进行比较;将其在运用中的不同感情色彩(中性和贬意)进行比较;将运用者的不同心理(显示权威和表示谦虚平等)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能够显示“报告”一词在运用中的细微区别,从而说明语词含义的发展变化是与人的情感和心理有关的。
10. ⑴表明社会发展不断产生新的语词,有的语词有时代特征,人们在运用语词时也是与时俱进的。⑵表明有的语词含义的发展变化和运用是受政治影响的。⑶表明语词含义的发展变化与运用是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相关的。⑷表明有的语词含义的发展变化是有地域性的。⑸表明运用语词是与人的心情有关的。
11.⑴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意义 ⑵指有恋爱关系的人 指志同道合[注: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义气相投的人 指结束恋爱关系后仍然保持纯真友谊的男女双方
12.总之,语词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随意变化的。它的发展变化受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意思相关即可)
13.酷 “酷”本是“酒味浓、香气浓”的意思,引申出“程度深”的意思,说“残酷”就是说残忍的程度深。现在说某男青年“长得酷”,是“酷哥”,这是夸他长得英俊潇洒,梭角分明,有冷傲之美;与“长得帅”“长得有性格”意思虽然差不多,但也有区别;也偶有说“酷妹”的。英语中的“cool”音译为“酷”,这个单词有“冷、凉、爽;漂亮的、美好的”等意思。“cool”与“酷” 的含义有相通之处,大约“酷”之所以在当今青少年口语中比较流行,是与我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普及程度有关的。
讨论 “讨论”一般是指双方交换看法和意见,双方是平等的“磋商、研讨”。有时上级对下级说“我有几点意见说出来大家讨论” ,其实听者心里都明白,这是领导以示谦虚和民主的说法,领导的意见是要要照办的,是有权威性的。如果下级对上级说“我有几点想法和您讨论一下”,则是表现了说话人为了工作征询领导意见的诚恳态度;如果说“这事我得找您讨论讨论”,则含有“讨个说法、要个公道”的意思,有点“火药味儿”了。
——发表于《语文周报》2007.2.13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