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生词,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作用。
3、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
【作者】
陈震,生于1948年曾用笔名周粟、莫名、吴米等,福建福州人。当代作家,发表的散文、小说、译文、评论等曾被《新华文摘》《青年文摘》《中外书摘》等刊物转载,并收入各种选本。四次获作家协会创作奖,连续三届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百花文艺奖”。著有长篇小说《知更鸟罗兵》。
【讲解】
1.文章开头一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对现实生活的调侃,从而为下文对剃头匠的回忆做铺垫。
2.作者一开始不喜欢剃头,但为何后来又喜欢上了?
剃头匠的服务周到、细致,有情有意,态度温和、谦卑。技艺精湛;剃头铺里天南地北[注: 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地闲聊。
3.文章为什么要多处提到梁实秋先生以及他的关于理发的文章?
梁实秋对于理发师描写的文章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方面可以唤起读者美好的回忆和审美愉悦,另一方面用梁实秋的文章来印证或纠正自己的感受或者读者已有的印象从而建立起对剃头匠真实客观的评价。
4.本文中的“我”,为什么“心底怅然,不由追怀起当年的剃头匠”?
新老理发师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差别太大;当年充满人情味的和谐人际、良好风尚令人怀念,如此风尚有所缺失令人怅然。
5.当年的剃头匠有着怎样的形象?现在的理发师呢?
剃头匠:善良、憨直、热心、重情义、敬业。
现在的理发师:麻木、势利、冷漠、敷衍塞责[注: 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6.本文词语运用的特色。
生动形象传神、风趣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