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书简》教案
罗莎.卢森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时代背景,读懂课文,明确其主旨。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培育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2、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革命故事激趣引题:
请同学们讲述英雄刘胡兰、董存瑞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
三、教师领读、学生朗读课文,自主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认准字音,掌握词义。
亭亭玉立[注: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信笺( ) 飒飒( ) 奄奄一息[注: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鸫( )鸟 踱步( ) 头晕目眩[注: 头发昏,眼发花。]
万籁俱寂[注: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阴霾( ) 鸣啭( ) 不可思议[注: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2、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描述的花、鸟、虫、木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有无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全文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
(4)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5)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想?
四、布置作业:
习作训练——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的?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请五位同学朗读习作“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的?”
二、思考讨论,质疑解难。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
*****写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爱,实际上写出了对生活、对共同战斗的朋友、对人类和世界的爱。
2、课文有无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全文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作者应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壮丽的情感,是理想的升华,是全文的高潮。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
******前者为拟人,后者为比喻和通感。
4、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二要结合作者的个人素养去理解。
三、总结全文,把握主题:
1、探讨主题:
要点: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高尚情感。
2、写作特色:
(1)语言清丽精致。 (2)善用修辞手法。
四、课堂探究,开阔视野。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想?
五、布置作业:
1、积累罗莎·卢森堡的名言。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