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要点]
1.探讨《细菌的启示》〈保修〉〈剃头匠〉的主旨;比较后两文主题的异同。
2.评味~评点各篇课文的妙语佳句。
3.了解词语的本义,新产生义;了解时尚用语。
4.体味本单元有关课文的时尚话题,体味书面表达中的机智趣味,写一篇有机智趣味的文章。
3 细菌的启示
郑也夫
[教学目标]
1.人类面对不断而来的困难和挫折,要心平气和[注: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的斗争到底,这样才能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杰出的贡献。
2.学习本文机智趣味的口头表达,认识口语交际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思考引题: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全部被消灭,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二、作者简介:
郑也夫: 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简历:
1963--1968 北京八中读书
1968年7月--1977年1月 黑龙江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务农
1978年4月--1979年7月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
1979年9月--1982年7月 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哲学硕士
1982--1994 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1991年获副研究员职称
(其中1985--1986 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
1994--1998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工作
1998--2004 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获教授职称
2004--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学术著作:
《西方社会学史》(能源出版社,1987)
《代价论》(北京三联书店,1995)
《信任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杂文集: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
《走出囚徒困境》(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
《轿车大论战》(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游戏人生》(海南出版社,1997)
《忘却的纪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郑也夫是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作为专业社会学家,他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建立在自己真实的生活观察中,自觉与官方保持距离,对社会发展持冷静和批判的态度。
也许因盛夏所生,注定他一生要以暴热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他 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从体育比赛到汽车文化从城市发展到道德建设。他学术研究的立足点在于寻找社会发展的平衡点,特别关注贫民生活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他用一种近乎游戏的语言,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有洁癖,不参加规则不公正的游戏,以争辩为快事。微染自虐症,少时练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 他曾经或至今仍保持的学术兴趣:知识分子问题,社会生物学,信任问题,城市社 会学,消费与快乐。他的著述显然与这种兴趣紧密相连。他不申报,自然也就不享有一分钱研究经费,他拒绝参加任何评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洁癖所致。他的洁癖与执著,使他著作的出版遭遇了更多的压力与周折。
《走出囚徒困境》,1995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郑积累10年的一本杂文集。出版社在经济上不看好这本书,最终的条件是作者自付成本,自办发行。郑骑着单车,一次次为零售店送书,十几家大的书店跑了无数趟,就这样手拉肩扛地卖了 10,000册。 这种曲折与《信任论》的出版相较,已经算是一帆风顺[注: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了。诚信正在成为我们这个 社会最为短缺的而备受重视的资源;然而,我们短缺的不仅是诚信,也包括对诚信的研究。《信任论》无疑是国内对这一领域原创性和开拓性的社会学研究论著。也许是涉及到许多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信任论》书稿先后辗转了20多家出版社,终于在2001年 8月由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当然还是自办发行。他苦笑着说,“已经跑不动了, 50多岁的人了;朱学勤还以为我自己愿意受这份罪。”从该书出版到现在,先后有《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为该书作了书评。然而,与《中国知识分子》一书相比,《走出囚徒的困境》、《信任论》还是幸运的。1985—1986年,郑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拿到硕士学位后,他的美国导师建议他读完博士,可他不想延续在美国的学生生活。完成《中国知识分子》书稿的冲动,加重了他回国的法码。他放弃读博的机会,而《中国知识分子》最终还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付印。
他教书,写书,还要卖书,不免给人一种感伤。但看起来,他本人是“不改其乐[注: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的。他的书与书外的人,合成另外一种印象,留在了记忆里:守望者的目光,穿行于城市的缝隙里,清辉溢泄,灼灼亮然。
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五个小组完成以下问题:
1、扫清字词障碍:
不计其数[注: 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摄( )取 名副其实[注: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当之无愧[注: 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反刍( ) 不可匹敌 得天独厚[注: 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繁衍( )
赤手空拳[注: 赤手:空手。两手空空。比喻没有任何依靠。] 不可思议[注: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觅( )食 一以贯之[注: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不卑不亢[注: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温不火 束手待毙[注: 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砥( )励
2、归纳文章的结构层次。
3、为了准确的说明文章的内容,课文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概况总结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这篇演讲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5、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以上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第二教时
一、检查引题(听写字词):
不计其数 摄取 名副其实 当之无愧 反刍
不可匹敌 得天独厚 繁衍 赤手空拳
不可思议 觅食 一以贯之 不卑不亢 不温不火 束手待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砥励
二、思考分析,把握文章的主题:
1、关于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根据自学发言,教师版书总结):
第一部分——认识细菌
*****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1) 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2) 细菌无所不在[注: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3) 细菌在世界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4) 细菌的生存策略。
第二部分——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1) 为求生存选择寄生;
(2) 启示:心平气和斗争到底。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寻找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列数字; (2)作比较;
(3)举例子; (4)打比方; (5)分类别。
3、思考讨论: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师生小结: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师生小结:
(a) 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b) 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面词汇。
(c) 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3)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
提示: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注: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即可。
4、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民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注: 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板书设计:
细菌的启示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