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业务校长:宋继奎 学科带头人:赵修玉
三春中学初三语文组集体备课 执笔人:杨卫平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学习方法:
从情节、人物入手,阅读小说
作者简介: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学习过程:
一、梳理情节:
1、概 述 情 节
2、精 要 归 纳
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述情节
盼于勒 赞于勒 见于勒 躲于勒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三、学习本文,了解故事梗概,找出生字生词,并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别墅 煞白 栈桥 褴褛 恭维
糟蹋 拮据 阔绰 赔偿 撬
2、解释下列词语
拮 据:
糟 蹋:
褴 褛:
莫名其妙[注: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郑重其事[注: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与日俱增[注: 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恭 维:
四、互动探究
1、阅读本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哪些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是通过哪些方面显示出来的?
[1] [2] [3] 下一页
3、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是通过哪些方面显示出来的?
五、深入探求:
1、本文的情节安排巧妙自然,表现在哪些地方?这样安排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起什么作用?
2、《孔乙己》中,作者安排了个“我”,本篇中也有个“我”,这两个“我”在作品中的作用一样吗?
3、这篇小说是怎样巧妙安排情节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发散思维:
1、 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 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主人公是谁呢?
3、 这篇小说是怎样巧妙安排情节的?
4、“信”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5、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6、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板书设计
三、想象训练(150字左右)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
四、中 考 解 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 )
a、魁梧 无精打彩 循序渐进[注: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b、防碍 抑扬顿挫[注: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大事渲染
c、停滞 狼狈不堪[注: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相题并论 d、贫瘠 敝帚自珍[注: 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杳无消息
【考点】:字音 【分析】:答案为d项。a项中“无精打彩”应该写为“无精打采[注: 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b项中“防碍”应该写为“妨碍”;c项中“相题并论”应该写为“相提并论[注: 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变色龙》等。《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小说集《羊脂球》。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b、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这种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c、《红楼梦》、《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的作者分别是我国清代的曹雪芹、明代的吴承恩、清代的吴敬梓。d、描写是对事件、环境、人物和作者观点所作的绘声绘色[注: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朱自清在《背影》中就描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考点】:字音【分析】:答案为b项。a项中表述莫泊桑的代表作品有《变色龙》是错误的,《变色龙》的作者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的作者应该分别是我国清代的曹雪芹、清代的吴敬梓、清代的蒲松龄。
3.《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____国著名的作家。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法”。《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