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何满子《剃光头发微》赏析
   [标签: ]

●参考资料

 

一、关于作者及其杂文(姚春树)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建国前曾任报纸编辑,并从事文学艺术理论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大众书店总编辑、上海震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出版社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1955年胡风事件中受到株连。何满子治学领域较广,主要着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的理论探索,同时也研究历史,特别是学术思想史。著有《艺术形式论》《论〈儒林外史〉》《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文学呈臆编》《汲古说林》《文学对话》《古代小说艺术漫话》《中国爱情小说与两性关系》等。在学术论著之外,何满子也创作了不少杂文作品,出版有杂文集《画虎十年》(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中古文人风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五杂侃》(成都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绿色呐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虫草文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何满子杂文自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人间风习碎片》(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何满子说:“我写点即兴的往往是急就的杂感文字,始于40年代初当报纸副刊编辑时。一开始我就意识到,这种文字和学术论文与小说散文之类的文学创作不同,是作者诉之社会的对时代和人生问题的更直接的发言。不论读者是否认同,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不说违心的话,不阿时好。”〔语见何满子《何满子杂文自选集·自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何满子具有对重大的社会人生现象抱有热忱、积极干预而不规避退让的性格,他目光如炬[注: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用笔如刀,闲闲写来,而鞭策奇重,能使读者产生“舒愤懑”之快。《一张烛照力非凡的账页》,介绍了叶浅予“文革”中被抄的33项文物“去向”的清单:陈伯达共9项(10件);康生、曹轶欧夫妇共8项(9件);林彪共11项(16件);李作鹏1项(1件);江青3项(3件);汪东兴1项(1件)。这张小小的清单虽只是十年浩劫中千千万万[注: 形容为数极多。]被劫夺的珍贵文物的冰山一角,但它的烛照力却不平凡,“有如禹鼎的一只小角,魑魅魍魉[注: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都铸在上面;也有如一片x光透视片,衮衮诸公[注: 衮衮:相继不绝。旧指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们。]的心肝脾肺都清晰呈现。必须记住:当时八亿中国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这些道貌岸然[注: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的大人物,不,劫贼手里的呀”。《由一张旧报触动的……》,从张志新烈士被残害的旧事谈起,有感于烈士的痛史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被人们遗忘,文章揭示了一种处世哲学,追根溯源,并把它和佛家的“慈悲”、道家的“不争”、儒家的“恕道”、西方的“费厄泼赖”联系起来。但是,作者指出,对于胡风案、反右、“大跃进”和“文革”这四次“史无前例[注: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的灾祸,如果不时时牢记,敲敲警钟,叫人永远警惕,深恶痛绝[注: 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之,使历史永不重演,那么将会是非常危险,也许会使民族陷于万劫不复[注: 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的境地。

 

何满子的杂文也涉及学术思想史方面,他的《中古文人风采》,包括“汉末清议人物剪影”“魏晋清谈人物剪影”和“书影追形杂笺”。第一部分谈及东汉季世清议名士从李固到孔融二十余人,如《李固与太学诸生》《陈蕃之死》《大灾难及杜密的自杀》《范滂的人品》《郭泰现象》《名士薰莸》《清议的句号人物孔融》等,作者勾连史料笔记,勾勒这个动荡时代文人的遭逢举止、人生追求、儒家伦理信念和现实政治的碰击以及理想主义的破灭,描绘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士大夫心态底蕴。第二部分从正始名士写起到东晋的谢安为止,如《何晏的学问、清谈和服药》《嵇康的才高与“识寡”》《阮籍的悲剧深度》《刘伶的著作是喝酒》《谢安超人的镇定》等,知人论世[注: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从中映射出中古时代的世态和风习。第三部分则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自抒己见,如《儒的两面:儒学以巧宦兴》《儒的两面:儒学以理想主义绌》《三教鼎立始于唐》等。这些文章笔锋犀利,于从容不迫[注: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中寓辛辣味道,吴小如称赞道:“创见新解,触目可见。如果以‘一言蔽之’,则属于大题小作[注: 将磊韪写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举重若轻[注: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看似小品随笔,实有力度与深度。一部清谈发展史和对中古文人的品藻,却以轻松灵巧的深入浅出[注: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的文字出之,这就大大增加了可读性。我想,如果把满子先生所掌握的这些史料写成一部夹叙夹议的魏晋玄学史,数十万言的巨帙是不难的,而目前这本《中古文人风采》加上后面的‘附品’还不足20万字,却流畅如数家珍[注: 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不但娓娓似与读者促膝晤对,且谐谑尖新的快语妙论层出不穷[注: 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真不愧为以文学家之灵感来驾驭政治史和思想史的能手。” 〔语见吴小如《何满子先生和他的〈风采〉》(《文汇读书周报》1994年7月16日)。〕

 

何满子的杂文中不仅有像《中古文人风采》这样渊博精深的学术随笔,也有《人间风习碎片》系列短札式凝缩的杂文,“录下一点人生和历史的色相,诱发人思考”。这类文体类似鲁迅的《小杂感》和《无花的蔷薇》,何满子说:“我写的这些文字,开头倒并未想到要模仿鲁迅的这种文体,而是从黄永玉那里得到的启发。黄永玉每以短小的隽永之语,配他所作的画,似画题而又似讽世的杂感文字,很令我赏叹。”〔语见何满子《人间风习碎片·题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1985年他作《文星雕龙》时,副题就标明“仿黄永玉体”。1992年应《漫画世界》之邀,他又为该刊写作《拟〈无花的蔷薇〉》。《人间风习碎片》共收入419条札记,辐照世相,指摘时弊,少少许胜多多许。如《代表新解》:

 

一歌星骤得大名,荣宠交集于身,被推举为人民代表候选人。选民熟知其人,居然膺选。

 

评论者曰:此人只会唱唱,哪懂政治?怎能参政议政?

 

反驳者曰:政治是众人的事,代表系为代表众人而设,众人中有懂政治的,也有不懂政治的,难道不许人家代表不懂政治的那些众人吗?

 

评论者语塞。

 

(选自《20世纪中国杂文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二、《剃光头发微》赏析(吴庚振)

 

杂文的取材很“杂”,大至天体宇宙,小至沙粒鱼虫,都可以拿来入笔,涉笔成趣[注: 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这篇作品将“剃光头”这类芝麻小事拿来入题,就显得很有“杂”味。

 

不过,杂文的取材虽然十分广泛,但不管取什么材料,都需要有精巧的构思。就杂文来说,它的构思常常借助于丰富巧妙的联想,依托这种联想,将某种具体的事物与世事人生挂起钩来,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就拿剃光头来说,如果就剃光头说剃光头,那恐怕没有多大意义。作者不是这样,而是就剃光头这件看来不起眼的事,展开了一连串的联想:

 

首先,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谁手里拿着剃头刀,谁就掌握着“剃头权”;谁有剃头权,谁就可以滥施权柄,决定你剃光头还是剃平头。由此联想到,如果那些掌握了用人权、分配房子权,乃至更大的权的人,如果也像这位理发师那样,“有点权就耍”,那老百姓不就遭殃了吗?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并不鲜见,这也正是种种不正之风[注: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根源。总之,“剃光头──掌权”,就是《发微》这篇作品构思立意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恰好验证了杂文写作要以小见大的基本规律。“小”指的是具体事物;“大”指的是社会人生的大问题。以小见大,体现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匠心。

 

其次,由剃光头联想到清代“留发不留头”,联想到古代的“髡”刑(剃掉头发),联想到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给犯人剃光头……这些联想文字,表面看来似乎是闲笔,实则不然。作者的用意是进一步开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为后边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做好铺垫。试想一下,假如把这些文字都删去,只保留由剃光头到掌权的联想文字,虽然作品的主旨也可以表现出来,但给人的印象就浅淡得多了,作品的内容不免显得单薄,作品的结构也就缺乏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另外,作品一上来就写由剃光头联想到掌权,也难免显得突兀,生硬。有了古代和现代这些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种种关于剃头的材料,再由剃光头说到掌权,就显得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自然贴切了。可见,联想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如果知识贫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联想的翅膀也是难以飞腾起来的。

 

写法上,作品用去四分之三以上的篇幅,极力挥洒古代和现代种种关于剃头的故事,摆出了一副真个要对“剃光头发微”的架式,云山雾罩,但读到后边,我们才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作者的本意原来是要对那些滥施“权威”者加以嘲讽。读完全篇,我们禁不住要拍案叫绝[注: 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这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回黄转绿[注: 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婉而成章的写法,显示出作者的深厚功力。

 

(节选自《中国杂文鉴赏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