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009—2010学年语文必修二学案 学时:一学时
编 写:朱恒信 编写时间:
审批人:李煜林 班 组:__ 姓名:__ 组 评:__师 评:__
使用说明:
1、自主探究供学生课前预习时使用。
2、合作探究供随堂完成,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一、学习目标:
1、领会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2、借助文体特点和有标志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文章的结构安排。
2.揣摩语言的深层含义。
二、自主学习:
1.知人论世:
卡尔•马克思(1818--1883)1818.5.5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城,1841年大学毕业。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至1883.3.14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41年。马克思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2.背景知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 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3.注音:
.芜杂 即使 诅咒 估量 豁然开朗 卓有成效 肤浅 浅尝辄止 卓有成效 嫉恨 给予答复 诬蔑
4、思考: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②、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的?
③、划出文中承递和过渡性词语,理清思路。
三、合作探究
㈠揣摩语句的方法:语境法 语序法 替换法 抓关键词。
1.
[1] [2] 下一页
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病床)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逝世了)
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把“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效果怎么样?)
3.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4.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注: 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时才给以回敬。(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5.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㈡讨论:文中有一个长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对于这个长句,有人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有人说太拗口,不好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四、效果检测:(<<非常学案>>p110运用训练)
五、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小组活动评价: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