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如梦令——李清照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2、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课前准备活动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
堂
学
习
活
动
一、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注: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注: 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国破家亡[注: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二、教师领读这首词。
三、理解全词
1、指导学生评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
3、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
课后实践活动
教 师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
学
要
点
1、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2、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理解诗歌
[1] [2] 下一页
的意境。
问
题
情
景
设
计
四、练习背诵。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五、继续讨论,深化理解。
1、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
2、为什么会“误入”呢?还有别的原因没有?
3、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
4、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
5、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
六、学生背诵。
板
书
设
计
“绿肥红瘦[注: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注: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如 梦 令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作
业
设
计
背诵理解并默写这首诗。
教
学
反
思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