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河初中学案设计
科目:语文 年级:七 主备人:李雪剑 时间:
课 题 : 第三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及作者。 2、复习小说的相关知识。
3、理解本单元诗文,准确默写重点诗句。
复习方法:自主复习,训练为主,合作探究,订正落实。
基础过关:(相信你会完成的很好)
1、《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它以 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 在 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
。
2、《过零丁洋》作者是 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 字
号 。他的代表作有 。
3、《第一堂课》作者是 ,原名 ,字 。代表作有 。
4、《梅岭三章》的作者是 ,我国伟大的 、 、 。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哽住( )惩罚( )干戈( ) 惶恐( )管辖( )
绑赴( )咳嗽( )旌旗( ) 捷报( )须臾( )
拜谒( )拘谨( )勋章( ) 绶带( )寥落( )
6、原文填空。
⑴《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之决心的千古名句是 ,
。
⑵《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与统治者血战到底、视死如归[注: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的诗句是:
, 。表现革命事业一定胜利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 。
⑶《示儿》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恨是 ,诗人的遗愿是 。
7、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小说以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和 描写来表现社会生活矛盾。环境描写可分为 和 。小说情节可以分为 、 &nbs
[1] [2] 下一页
p; 、 、 。
阅读提升:(在阅读中成长)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注: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注: 好象懂,又好象不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注: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注: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注: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注: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了。
10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注: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并为之震惊。
12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13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这篇小说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蚂蚱生命力的顽强?文中的哪一个细节可以证明?
4.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惊讶——( )——( )——震撼——( )
5.怎样理解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
6.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9.(3分)我与儿子爬山时,发现并捉住蚂蚱,用草秆穿透其身体给儿子玩。蚂蚱脱逃,我再次捉住蚂蚱仍用草秆穿透其身体,蚂蚱艰难脱逃。我向顽强的生命鞠躬。
10.(2分)交代蚂蚱生存的自然环境,突出蚂蚱生命的顽强。
11.(3分)倔强。被重新用草秆穿透身体的蚂蚱,死死抱住另一草茎,使草秆渐成弓形,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草秆缩短,身体退出。
12.(3分)惊讶——(冷漠)——(好奇)——震撼——(崇敬)
13.(3分)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意;对伤害生命的行为的愧疚、自责。
14.(2分)不赞同。因为蚂蚱也有生命,"我"的行为太残忍。或:赞同。因为蚂蚱是专吃庄稼的害虫,害虫就应该消灭。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