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夏感》教学设想
   [标签: ]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和运用“黛色、灵秀、贮满、终极、融融、澹澹”等词语。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理解分析文中描绘夏景的精妙。 4、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诵读品味,融入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对夏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体会感情 2、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讨论点拔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大地复苏,生机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的春;也领略到了北风凛冽,白雪皑皑[注: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的冬; 当提到夏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呢?(学生谈感受。)j|sd
  作家梁衡眼中的夏又是什么样呢?(板书课题)]5`<x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字词注音。 2、范读课文。思考:
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什么?作者对夏天有着怎样的感情?o
明确:紧张、热烈、急促。赞美、喜爱。(提示:课文中有的词语最好用文中的词语。) 3、自由读,思考: 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精致的。你能为每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么?
明确: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参考:沸腾之夏,金色之夏,紧张之夏
总结:这里通过“太阳烘烤”、“热风浮动”写出了夏天的炎热,这里作者不用“炎热”这个词,而在第一段中就概括说它是“热烈”的,“热烈”一般是用来写人,“炎热”写天气,这里不用“炎热”而用“热烈”,赋予了夏天以人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三、问题探究: 1、《春》《济南的冬天》比较,《夏感》在写法上与哪个更相似? 明确:《春》。 ①、两篇文章开头均采用开门见山[注: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的写法,文末均以抒情作结。 ②、两篇文章均选取富有特征的典型景物画面来表现一个季节的自然特色。 总结:这就启示我们写作写景散文时:①要选取富有特征的典型景物来表现;②要开好头,结好尾;③结构上可用总分总结构。 2、如果我要写夏天的话,我可能会写重点描写花红柳绿[注: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烈日炎炎或者是电闪雷鸣[注: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大雨滂沱,那么作者为什么重点描写夏天的麦浪翻滚、金黄的色彩、农民的辛勤收割哪?"l^
明确:作者写夏天的原因, 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fv]0ss
总结:这样看来,作者写夏天的热烈,不仅是表达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主要还在于深情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四、品析语言
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己喜欢的内容, 看自己喜欢哪些句段,记住了哪些词语。 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再想想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可能要品的词:潜、浮动、涌、烘烤、挑着、匍匐、 五、小结课文:略 六、拓展延伸: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作者说:遗憾的是……极少有夏的影子。”我们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写夏的诗。让我们在这些诗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吟诵《小荷》、《晓出净亭寺送林子方》、《悯农》) 七、作业反馈: 以“合肥的夏天”为题,仿照本文写景方法写一段话。
  附板书:

紧张、热烈、急促                                 以议论为主   自然之景(沸腾之夏)                         色彩(金黄之夏)                             以描写为主,兼议论、抒情 旋律(紧张之夏)    紧张急促(社会之景)   大声赞美、喜爱                                    以抒情为主 热烈(自然之景) 

 
课后反思: ①|课堂实施环节基本上是按照以上的教案进行。 ②这个课例重视学法指导,是亮点! ③第本能在课堂上开展对话,形成互动. ④第一个环节我进行了范读,学生听读,基本上成功. ⑤但我处理字词花费了一些时间,导致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紧凑,没有沉淀. 我想:订正字音不必个个板书,应该可以这样处理:
a.在同学读的时候将读错的板书在黑板角落里。
b.特别容易读错的字打在幻灯片上,同学读书前或后提问一下。 ⑥关于品析语言:
这是这课的重点环节,学生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上,有一些问题,找的都是修辞,没有找到词语和字,课堂出现空档。老师应把学生容易忽视的好句子打在幻灯上,让学生一起看,一起品析。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