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长鸿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七上
授课时间
090903
主备
陈雄英
课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知道复述的要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朗读,复述;思考,质疑;讨论,明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讨论课文的内在含义,学习感悟生活点滴。
重点
知识与技能2
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具体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复述课文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人生中有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吃饭,第一次走路,第一次拎东西,第一次跨沟……这许多个第一次有很多并不顺利。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八岁的外国小男孩第一次爬悬崖的故事。(出示幻灯1)
二、板块一:朗读课文,复述一个故事
学前指导(出示幻灯2):
复述分为重复性复述和改造性复述两大类。重复性复述又分为详细复述和摘要复述两种。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情节或内容,并且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摘要复述要根据要求撷取主要观点、主要情节或内容。重复性复述可以直接引用原作的语言,但不可避免要对语言作必要的调整。
改造性复述就是转述。转述是要求改变原作结构、顺序、角度或表现方法的复述。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概括性转述,它要求删去次要的、解释性的和修饰性的内容,并要求对内容进行必要的抽象,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和概括;一种是改编性转述,它要求对原作从表现形式到语言进行全面改造,在内容方面作较大删节和调整。
学习复述,前提是熟读所要复述的文章,熟悉内容,理清思路,把握重点。要注意把握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要把所获得的材料在头脑中重新组合,灵活调整,要根据需要改造原作的语言。
写作经常需要复述。写故事梗概、内容提要、文章要点等,都以复述为基础。学会复述,是学会写作的一个中间环节。
示范复述(出示幻灯3~7)
例一:
陈老师要大家带劳动工具到体艺中心打扫卫生,下午四点检查。
复述:陈老师要大家带劳动工具到体艺中心打扫好卫生,下午四点检查。
方法:尽量完整地保留原作的观点、情节或内容,并且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
例二:
清晨,凉风拂面,全体同学在长鸿楼前集合,焦急而安静地等待校车的到来,因为今天要去打靶了。
复述:清早,全体同学集合,等校车送他们去打靶。
方法:撷取主要观点、主要情节或内容。
例三:
小明说:“老师要我们开学前买好《现代汉语词典》”
复述:小明说老师要大家开学前买好《现代汉语词典》。
方法:变直接引用为间接引用。
例四:
七天军训结束时,我已经晒得黑乎乎的。
复述:七天军训搞完的时候,他已经晒得黑乎乎了。
方法:变第一人称为第三人称。
例五:
军训第二天,我的肚子就开始跟我过不去,害得我总是往医务室跑。因为腿脚无力,最后的会操我也没能够参加。我觉得非常遗憾。
复述:我非常遗憾没能参加军训的会操表演,因为军训第二天起我就肚子不舒服,一直腿脚无力。
方法:改变原作顺序
组内复述
指名复述
评价复述
三、归纳总结:
1、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复述角度:变换人称
改变表达方式
改变写作顺序
教学互动
教师导入。
学生齐读学前指导
示范复述
组内复述
指名复述
评价复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学生归纳
作业
布置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
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1、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复述角度:变换人称
改变表达方式
改变写作顺序
教学
反思
组长
签名
陈雄英
株洲长鸿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年 级
七上
授课时间
090904
主备
陈雄英
课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知道复述的要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朗读,复述;思考,质疑;讨论,明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讨论课文的内在含义,学习感悟生活点滴。
重点
知识与技能2
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具体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上下勾连,思考问题
教学内容
一、回顾上堂课所学。
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板块二:上下勾联,思考一个问题
1、思考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其他的孩子飞快地爬上了悬崖,我根本就没爬上去,为什么还是巨大的成就感呢?
“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注: 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的险峰。”
“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注: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注: 头发昏,眼发花。];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2、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不写那天的天气很闷热行吗?
不写其他的孩子行吗?
不写杰利行吗?
3、小结:
要使一个故事感动读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情境的渲染
首尾的呼应
情节的铺垫
心理的刻画
细节的描写
四、板块三:齐读一段,懂得一个道理
爬悬崖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请齐读最后一段。
齐读
“我”的启示是什么呢?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除了这一启示外,作者的体会应该还有很多,比如:如果那天我没有去爬,我就不会体验到战胜自我的成就。你还能帮作者总结一下吗?
如果那天我没被丢下,我就不会体验到孤独。
如果那天我没被
作为读者,我懂得了,如果你不去尝试,也就永远不知道成功的滋味。作为读者的你,又对此有何感想呢?
要让人们对你刮目相看[注: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就用实力来证明。
当你迷茫痛苦时,朋友和家人是你最好的依靠。
五、收束全文。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学习了一种写作模式,即先叙述故事,再点明哲理。
教学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学生归纳
学习旁批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学生齐读,思考,写作。请部分同学上黑板写。
将感受升华成人生哲理
作业
布置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
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叙述 层层铺垫,真实可信
抒情 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感人至深
教学
反思
组长
签名
陈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