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能初步读出语气。
2、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山”与“海”的意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体验诗歌表达的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来整体感知诗歌美的韵律。
2、引导理解、感悟诗歌词句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诗歌美,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2、 理解“理想”的意义,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方法:
教法:1、朗读法 2、引导法 3、思维拓展法。
学法:1、朗诵法2、直观感知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在大山深处,生活着一个少年,这个少年有一个梦想,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他会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又如何去面对这些困难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品读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从中寻找到答案吧!
二, 学生初读诗歌,讨论完成导入部分的问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诗歌的第一节告诉我们:这个少年的梦想是翻过山去看山那边的海
2诗歌的第二节告诉我们:他在实现梦想的途中遇到的困难是“山的那边还是山,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他对山那边有海表示怀疑”
3诗歌第二节告诉我们:他靠的是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坚信梦想一定能实现
三, 理解诗歌主题,分析海和山的象征意义,讨论:作者借一个少年对梦想的追求想告诉读者一个什么道理?
执着地去追逐梦想,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海”象征理想,“山”象征实现理想途中遇到的困难
四, 我们理解了诗歌的主旨,那么这首诗歌该怎样去读呢?
1告诉学生读诗歌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问题:语速 语气 语调 和停顿,而这些东西要处理好理解诗歌内容是前提
2学生四个一组讨论:这首诗歌分两节,上下两节在处理语速 语气 语调 和停顿时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3指名一生按学生讨论的朗读方案朗读
4老师范读,学生讨论师生的朗读方案的处理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个好
5根据讨论调整朗读方案,学生大声散读诗歌
6学生表演读
7学生齐读
五, 拓展,我这里也有一些伟人谈到信念与梦想关系的名言
1人必须像天上的星星,永远很清楚地看出一切希望和愿望的火光,在地上永远不熄地燃烧着火光。 ——高尔基
2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有关如何实现梦想的名言警句